"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品种绞股蓝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附件)

2021-01-07 16:1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绞股蓝属Gynostemma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全草均可入药。本论文以安康市平利县不同品种的四倍体绞股蓝(平利1号、平利2号、甜味绞股蓝)为材料,建立了响应面法优化绞股蓝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了以液料比、微波提取功率及微波处理时间为实验因素的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得出各个因素对绞股蓝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绞股蓝品种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期望能为绞股蓝在以后的合理开发和研究中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的主要结果如下:1. 响应面法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分别是液料比为20:1 mL/g,微波提取功率为450 W,微波处理时间为5 min,该工艺考虑了试验的随机误差,计算比较简便,而且可以连续的对实验的各个水平进行分析。为绞股蓝后续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2. 以安康市平利县3个不同绞股蓝四倍体品种(平利1号、平利2号、甜味绞股蓝)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品种这个因素对绞股蓝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培育出的品种平利1号和平利2号不仅具有长势好,病虫害少、产量高等优点,且其总黄酮的含量比其他普通绞股蓝品种平均高出约0.5倍,结果,五叶绞股蓝所含黄酮含量高于七叶绞股蓝,即平利1号黄酮含量为4.26%,平利2号黄酮含量为7.52%,甜味绞股蓝黄酮含量为6.03%,为绞股蓝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绞股蓝研究现状与进展 1
1.1.1 绞股蓝的药用历史 1
1.1.2 绞股蓝的种质资源、分类与育种 1
1.1.3 绞股蓝化学成分 2
1.1.4 绞股蓝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3
1.2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4
1.3 响应曲面法 5
1.4 研究内容、意义及待解决的问题 5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绞股蓝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材料 7
2.1.1 仪器 7
2.1.2 实验材料 7
2.2 实验方法 8
2.2.1 样品的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应用进展 3
1.2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4
1.3 响应曲面法 5
1.4 研究内容、意义及待解决的问题 5
第2章 响应面法优化绞股蓝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2.1 仪器与材料 7
2.1.1 仪器 7
2.1.2 实验材料 7
2.2 实验方法 8
2.2.1 样品的制备 8
2.2.2 标准曲线的制作 8
2.2.3 绞股蓝中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8
2.2.4 方法学考察 9
2.2.5 单因素试验 9
2.2.6 响应面设计 10
2.2.7 数据分析 10
2.2.8 不同品种绞股蓝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比较 10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2.3.1 标准曲线 11
2.3.2 方法学考察结果分析 11
2.3.3 单因素实验结果 12
2.3.4 响应面法优化绞股蓝黄酮提取工艺结果 14
2.3.5 不同品种绞股蓝叶中总黄酮含量比较的结果 19
2.4 结果 19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3
第1章 绪论
1.1 绞股蓝研究现状与进展
1.1.1 绞股蓝的药用历史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为葫芦科Cucurbitaceae 绞股蓝属Gynostemma的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1]。《中药大辞典》中名为七叶胆,别名为小苦药、遍地生根,日本名为甘茶蔓[2]。以全草入药,味苦、寒,归肺、肝、脾经。绞股蓝始载于明代朱棣(13061424)所著的《救荒本草》,作为救荒野菜食用,当时有“饥馑岁月绞股蓝可以充饥”之说[3]。明代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绞股蓝可治疮疖,虫咬,有清热解毒、利小便等功效。此外,明代的《农政全书校注》、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现代的《中药大辞典》、《临床实用中药手册》、《民间常用草药》等书籍均记载绞股蓝具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等功效[45]。
1.1.2 绞股蓝的种质资源、分类与育种
绞股蓝种质资源的研究,是实施中药现代化,加速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与实现中药材生产的道地性、规范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6]。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育种成败和中药材的产量质量的提高。
绞股蓝属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属于热带亚洲类型[7],主要分布于印度、尼泊尔、锡金、孟加拉、斯里兰卡、日本以及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陕西、湖北、湖南、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广东、海南、贵州、四川、云南、山西等地。绞股蓝主要生长于海拔200 m至3200 m的热带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山地灌丛中,或者伴生于其分布区内各种植被类型的林缘、疏林或灌丛中[8]。与绞股蓝伴生的植物主要有荨麻属、蓼属、乌蔹莓、葎草、千里光以及一些蕨类植物等[9]。
目前全世界有绞股蓝属植物有16种2变种[10],分属于喙果藤亚属(Subgen. Triostellum)和绞股蓝亚属(Subgen. Gynostemma)。其中绞股蓝亚属包括长梗绞股蓝(G. longipes)、单叶绞股蓝(G. simplicifolium)、缅甸绞股蓝(G. brumanicum)、绞股蓝(G. pentaphyllum)、毛绞股蓝(G. pubescens)、大果绞股蓝(G. brumanicum var. molle)、毛果绞股蓝(G. dasycarpum)和光叶绞股蓝(G. laxum)。喙果藤亚属包括聚果绞股蓝(G. aggregatum)、广西绞股蓝(G. guangxiense)、喙果绞股蓝(G. yixingense)、心籽绞股蓝(G. cardiospermun)、疏花绞股蓝(G. laxifloum)、五柱绞股蓝(G. pentagyum)、扁果绞股蓝(G. compressum)和小籽绞股蓝(G. microspermum),其次该属(G. hederae folium Cogn)与(G. winkilerei Cogn)绞股蓝分别仅见于帝文岛及加里曼丹岛[11]。
我国产绞股蓝亚属的14种和2变种,其中9种和2变种是我国的特有种,分布广的就有绞股蓝。我国绞股蓝属植物资源丰富,且均可药用,其差别在于绞股蓝黄酮含量的多少,但多数种尚未被深入的研究和利用[12]。因此,从野生资源中选育优良品种至关重要。
优良绞股蓝品种是生产优质绞股蓝药材的基础,野生绞股蓝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的采集与栽培,并经多年人工培育及选育,逐渐形成了众多的地方品种及栽培类型[13]。陕西安康平利县绞股蓝研究所因地制宜,率先在全国开展绞股蓝品种选育工作,利用当地的几个优质绞股蓝野生类型进行培育研究形成的四倍体系列绞股蓝,以其生长旺盛、抗逆性强、无病虫害、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等优点现已推广至全国进行大面积种植[14]。
1.1.3 绞股蓝化学成分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3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