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血浆sod水平的影响(附件)
1 前言
1.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概述 1
1.2 SOD及相关血液因子的概述 1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1.4 丹红注射液的概述及其实验研究 3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5
2.1.1 实验动物 5
2.1.2 实验试剂和药物 5
2.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5
2.2 实验方法 6
2.2.1 动物分组 6
2.2.2 给药方式 6
2.2.3 动物模型制备 6
2.2.4 药物干预 6
2.2.5 标本采集 7
2.2.6 检测方法 7
2.2.7 统计学方法 7
3 结果
3.1 造模后各组实验动物血浆中Hb、HCT、RBC检测结果 8
3.2 给药后各组实验动物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2.2.2 给药方式 6
2.2.3 动物模型制备 6
2.2.4 药物干预 6
2.2.5 标本采集 7
2.2.6 检测方法 7
2.2.7 统计学方法 7
3 结果
3.1 造模后各组实验动物血浆中Hb、HCT、RBC检测结果 8
3.2 给药后各组实验动物血浆中SOD、Hb、HCT、RBC检测结果 9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2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1 前言
1.1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概述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的疾病。EPO(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肽类激素,这种激素在人体组织缺氧的情况下会增加分泌。EPO的增多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直接原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多继发于一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如心绞痛、脑梗死、脑水肿、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性痴呆、高血脂症等[1]。目前这类疾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比重越来也大,其影响不可小觑。因此继发于这些疾病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
发病机制[2]:机体内红细胞的生成经历了造血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原红细胞到晚幼红细胞和骨髓网织红细胞的增殖及成熟和网织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最后成熟为红细胞的动力学过程。在生理情况下每天有定量的红细胞生成,也有相当于生成量的红细胞数量被破坏。但红细胞增多有一定生理范围,过度增生会引起血容量增加、血浆容量相对减少、血液黏度增加以及血流缓慢等情况。这些情况又使血液氧合作用减少,组织缺氧、心脏负担增加,由生理反应转为病理状态。在慢性缺氧环境中,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又可刺激EPO大量生成,使红细胞过度增生,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过量增加,导致肺部摄氧困难,动脉血氧饱和度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诊断:根据病史有原发病的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资料及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增加,红细胞容量高于正常,红细胞生成素增加或正常,排除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即可诊断。
1.2 SOD及相关血液因子的概述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来自生命体的活性物质,可以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物质。SOD是1938年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从1938年算起,人们对SOD的研究已经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历史。在国外,SOD常用来指导临床制定相应的自由基清除干预对策及确立最佳治疗时间窗,它对自由基继发损伤病情的诊断、预后判断与评估等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3]。普遍认为,SOD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紊乱,以及对于同一病患者病程转归(自由基损伤的加剧或降低、自由基清除剂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的判断与实时动态监测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有的红细胞数目。红细胞正常值为:成年女性为3.8~5.1×1012/L;成年男性为4.8~5.8×1012/L;新生儿为6.0~7.0×1012/L。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和破坏应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在健康机体中应保持相对稳定。
血红蛋白(Hb):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是使血液呈红色的一类蛋白。血红蛋白的特征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它容易与氧结合;相反的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它又极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得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血红蛋白含量增多分为两种情况,即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是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绝对性增多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本课题中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就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绝对性增多引起的。
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含量。测定血细胞比容的含量意义在于检测血细胞在血液中的占比情况。血细胞比容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血细胞比容增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1.3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多采用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病情可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西地兰、地高辛、硝酸酯类、强的松或阿塞松,有时可加阿司匹林配合治疗等[4]。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刘灵芝[5]做了丹红注射液对自然衰老大鼠心脏、大脑组织SOD、MDA及GSHPx的影响的研究,此项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对衰老大鼠具有良好的延缓衰老的作用,且丹红注射液的抗氧化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李志强[6]等进行了丹红注射液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24例体会的研究,经过临床治疗观察后认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时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将丹红注射液用于临床上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值得推广的。张变花[7]在应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中发现丹红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改善缺氧状况,并且能减少体内的致炎物质,同时还能使病患的血液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李军[8]等在对60例患者心电图STT波改变的研究中发现丹红注射液在改善心脏的缺血缺氧方面能发挥重大作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SOD和MDA水平的影响的研究表明,SOD在正常脑细胞中可以少量合成和储存,与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氧自由基的作用,此项研究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可提高SOD和降低MDA水平,但观察组提高和降低水平更为明显,这可能与丹参、红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血栓、炎症因子的产生,促进新生血管的产生、促进侧支循环,提高脑细胞的耐氧能力,具有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9,10]。宋力[11]等在应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缺氧动物模型缺氧改善时认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急性缺氧症状。
1.4 丹红注射液的概述及其实验研究
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具有是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用于治疗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症状常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舌暗、脉涩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3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