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子心水提取的利尿活性研究
目的:探讨莲子心水提取物和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小鼠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代谢笼法和称重法测定水负荷小鼠给药后4小时内的尿量变化,测定小鼠尿样电导率与pH,采用火焰光度计测定尿样中钠、钾离子的含量,电位滴定法测定氯离子的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呋塞米,氢氯噻嗪)与莲子心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与给药前对比,小鼠排尿量、尿样中电导率与离子浓度(Na+、K+、Cl-)均有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尿液pH无明显变化(p>0.05)。莲子心二氯甲烷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与给药前对比,小鼠排尿量、尿样中pH、电导率与离子浓度(Na+、K+、Cl-)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莲子心水提取物对小鼠有明显利尿作用,且高剂量组对小鼠利尿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而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小鼠无明显利尿作用。 *查看完整论文请+Q: 351916072
关键字:莲子心,水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小鼠,利尿
目 录
1 绪论 1
1.1 莲子心研究概况 1
1.1.1 化学成分 1
1.1.2 提取方法 2
1.1.3 药理作用 3
1.2 中药及有效成分的利尿活性研究进展 5
1.3 研究内容 6
2 实验 7
2.1 实验材料 7
2.1.1 实验动物 7
2.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7
2.1.3 仪器 7
2.1.4 试验药物的制备 7
2.2 实验方法 8
2.2.1 分组及给药 8
2.2.2 小鼠尿量的测定 8
2.2.3 小鼠尿液pH、电导率及离子含量的测定 8
2.2.4 统计学方法 8
2.3 结果 9
2.3.1 莲子心提取物对小鼠尿量的影响 9
2.3.2 莲子心提取物对小鼠尿液中pH、电导率及离子含量的影响 9
2.4 讨论 10
结 论 12
致 谢 13
参 考 文 献 14
1 绪论
莲子心系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的干燥幼叶及胚根。《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苦寒,归心肺肾三经,具清心去热,固精止血之效。中医用于热入心包、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等症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莲子心有生物碱、黄酮、谷甾醇、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1];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及清除活性自由基、抗心肌缺血、松弛平滑肌、强心、抗癌、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改善急性肺损伤及肺纤维化、中枢抑制、降血糖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内、妇、儿等各科疾病[2,3]。近年来对其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研究较多,但对其利尿活性研究的报道较少。本实验对莲子心提取物的利尿活性进行了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1.1 莲子心研究概况
博大精深的中医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药物宝库,从《黄帝内经》,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再到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先贤记载了无数可以入药的植物。莲子心这一天然资源的宝贵在于,它伴随着我国悠久的历史,一直显示着多方面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在经受了长期实践的检验后,无论在民间食用和临床药用的过程中,未曾受到过任何质疑,更无任何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的记载。
莲子心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保健品,它的药理作用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4]。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它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莲子心的主要成分已逐渐被揭晓,它的药理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发现,研究者对其来源、药理活性等已有了较全面地认识,在临床上被医家广泛应用。
1.1.1 化学成分
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已经报道莲子心中含有莲心碱(Liensinine),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甲基莲心碱(Neferine)、荷叶碱(Nuciferine)、前荷叶碱(Pronuciferine)、甲基紫堇杷灵(Methylcorypalline)、去甲基乌药碱(Demethylcoclaurine)、牛角花素(Lotusine)等生物碱。除此之外还有木樨草素(Galuteo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等黄酮类化合物。潘竞先等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2种新生物碱单体,经鉴定为S-N-甲基乌药碱(S-N-methylisococlaurine)以及dl-杏黄罂粟碱(dl-armepavine)[5]。据娄红祥报道,莲子心的弱极性部位可分离得到棕榈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3-0-β-D-葡萄糖苷、β-谷甾醇正辛烷酸酯、β-谷甾醇棕榈酸酯等化合物,其中β-谷甾醇正辛烷酸酯及β-谷甾醇棕榈酸酯系首次自莲子心中获得[6]。另从莲子心胚芽中分离得到多种挥发油成分:透明质酸、十五烷酸、软脂酸、十七烷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酸、二十一烷酸、二十二烷酸、二十四烷酸、角鲨烯等。莲子心还含有叶绿素[7]及锌、铜、铁、钙、铅等微量元素。综上可知,莲子心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黄酮、有机酸、甾醇、挥发油及微量元素等。
1.1.2 提取方法
(1) 生物碱的提取
生物碱的提取有多种方法,如冷浸法、连续提取法(热提法)、离子交换法等。对于非水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常采用甲醇溶剂冷浸法,即将干燥的莲子心碾成粗粉,加适量甲醇浸泡,回收甲醇,残留液用3%的盐酸调pH 2-3,过滤,滤液以乙醚脱脂,浓氨水调pH 9以上,乙醚萃取,自醚层得非水溶性总碱。赵志远等早在60年代,就分离得到了莲心碱[8]。同年潘白川等用化学降解的方法推测了它结构[9]。现在对莲心中生物碱的分离及分析主要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方面,张先洲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莲子心中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这3 种生物碱的含量,其色谱条件是:ULtrasphereSi色谱柱(4.6 mm*250 mm);以二氯甲烷-异丙醇-二乙胺(70:30: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波长282 mm。在上述的条件下,这3种生物碱能完全分离[10]。寿国香等[11]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日本TOSOHTSK-GEL-ODS-80TM (10 μm,6 mm*250 mm)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辛烷磺酸钠-乙酸钠(55:45:0.6:10 mmol/L:5 mmol/L)为流动相,柱温为4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2 mm,测定了10个产地莲子心中莲心碱的含量。发现该法准确灵敏、重现性好。之后,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以十八烷基硅胶填充(10 μm,6 mm*250 mm),以乙腈-水-十二烷基磺酸钠-冰醋酸(55:45:15 mmol/L)为流动相,测定不同产地莲子心中的甲基莲心碱的含量,发现可以大大的缩短分析时间。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初,宋进闽等采用甲醇回流提取,点样于硅胶G-CMC薄板上,以氯仿-丙酮-二乙胺(6:4:1)为展开剂,在紫外光灯下定位,选用波长280 nm 和330 nm 扫描,测出了不同产地莲子心中的莲心碱含量。徐平声等[12]用超声提取莲子心有效成分后,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其中甲基莲心碱和莲心碱的回收率都很高,说明此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莲子心或其它复方制剂中的甲基莲心碱和莲心碱的定量分析。此外,张先洲用[13]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0 nm下分别测定莲心中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单一成分的含量。胡学民等[14]也用此法对莲心碱片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15.0-5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 100.37%,RSD为0.49%。在纯化工艺上,柳伟等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莲子心总生物碱工艺条件及参数,此法可较好纯化莲子心总生物碱。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