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炮制方法对黄精质量的影响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
1.2黄精简介 1
1.2.1资源分布 2
1.2.2黄精常见炮制方法 2
1.3黄精的研究进展 2
1.3.1从炮制工艺来看 2
1.3.2从炮制对黄精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来看 2
1.3.4从炮制对黄精的药理作用影响来看 3
1.4黄精的化学成分 3
1.4.1多糖 3
1.4.2甾体皂苷 3
1.4.3黄酮 4
1.4.4木脂素 4
1.4.5强心苷 4
1.4.6挥发油 4
1.4.7其他化合物 4
1.5黄精的药理作用 5
1.5.1延缓衰老 5
1.5.2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5
1.5.3抗炎、抗病毒 5
1.5.4抑菌作用 5
1.5.5调脂作用 6
1.5.6抗疲劳作用 6
1.6研究方法简介 6
1.6.1蒽酮酸比色法 6
1.6.2 Sevage法除蛋白 6
2 实验部分 7
2.1试药与仪器 7
2.1.1饮片 7
2.1.2试剂 7
2.1.3仪器 7
2.2实验预处理 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
2.2.2标准曲线的制备(线性考察) 7
2.2.3 精密度实验 8
2.2.4 稳定性试验 9
2.2.5 加样回收率试验 9
2.2.6供试品溶液制备 10
2.3陕产黄精样品测定 10
2.3.1陕西眉县红河谷 10
2.3.2陕西太白山 11
2.3.4陕西宜君白渠河 11
2.3.5陕西宜君棋盘 11
2.3.6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12
2.3.7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14
2.4结论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0
1 绪论
1.1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在21世纪的今天,中药的发展趋势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人在中药和西药之间选择中药的医治方式,这种观念的变化不仅仅是国内,在国外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可想而知,中药的发展已经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几千年的精髓传承至今更是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关注。
随着我国对中药材的不竭钻研与研究,药用植物的种类和数目在一直增添。很多人认为,西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中药起效慢,副作用小,两者各有利弊,但对于现代人们来说,更加注重药物对身体的危害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材,中药材中起真正作用的是其中的有效成分,不同的药材所含成分不同,相应的作用功效也不同,比如,山楂中含有山楂酸,维生素C等成分,我们平常在饭后食用适量的山楂,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消化。不同的炮制方式对中药材的质量是有必然的影响的,经由过程适合的炮制方式,选择质优效佳的药材,不但节俭本钱,省时省力,对疾病的医治也能起到事倍功半的疗效。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利用成为当今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用质优效佳的中药材来治疗对于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来说意义重大。
本课题通过对黄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介绍,使我们进一步更加了解黄精。同时本课题的实验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方法,对黄精进行多糖含量及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采用蒽酮浓硫酸比色法对陕西产区黄精不同炮制方法所得饮片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黄精饮片质量的影响,本次实验选取的评判指标具有明确的代表意义,故能将其含量高低作为影响黄精质量的评判标准。从多糖含量变化、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的角度对不同炮制方法所得黄精饮片进行分析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炮制方法对陕产黄精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便利。
1.2黄精简介
黄精是百合科根茎的通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含有滇黄精,黄精,多花黄精三种同科植物。各地民间药用品种较为广泛,初步统计有20多种入药。黄精作为我国经常使用中药之一,其药用汗青已达2000年,在我国历代中医药文籍中都可见其记录。
1.2.1资源分布
我国黄精属植物资源丰富,并且蕴藏量非常大,药典收载了三类,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黄精在蒙、京、冀、陕等省都有分布;滇黄精在滇、黔、桂等省都有;多花黄精在黔、皖、浙和湘等省均有分布;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的黄精,其市场需求量呈直线上升,黄精经济效益巨大,充分综合利用该属植物,前景十分广阔。
1.2.2黄精常见炮制方法
清蒸法主要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沿用,它们主要炮制过程包括闷、蒸、切和干燥[12];山东、北京等地主要沿用酒蒸法,主要炮制过程包括酒拌、蒸(或炖)、闷、切和干燥,其中闷、蒸(或炖)两个过程需重复[34];福建使用制黄精和酒黄精,其中制黄精采用清蒸法或者煮法,主要过程是将药材进行反复蒸,或煮至色黑质润,味甜不辣再切片晒干。酒黄精其炮制过程为水浸、蒸、晒、酒闷、再蒸、切片干燥[5];陕西地区规定黄精炮制使用酒蒸法或酒炖法,蒸制时间长达30余小时[6];各地在黄精中添加其它辅料的方法还有熟蜜制、生姜制、黑豆制、酒制、熟地黄膏制法、蜜制等[910]。
1.3黄精的研究进展
1.3.1从炮制工艺来看
蒸黄精和酒黄精的工艺参数一直难以匹配。其地方特色炮制方式中,建昌帮的炆制法以其独特工艺标新立异,另外在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转变方面,也区分于黄精传统炮制法。对于黄精的研究,我们必须选取有保障性,有代表性的参考因素和评判指标,以此才可将其含量高低作为最佳炮制工艺的评判标准。
1.3.2从炮制对黄精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来看
多糖是黄精首要化学成分,也是黄精补精益气功效的首要有效成分。黄精炮制先后的含量转变吻合去除黄精生品中黏液质的目标。其皂苷含量较多糖少,但是由于皂苷类成分对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疗效,因此近年来对这类成分的研究也在增多。对于中药在加工后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变化研究越来越多,有些研究提出中药经过熬制后之所以呈棕色与该成分有一定关系。黄精的各种炮制方法均有加热过程,所以其含有的挥发性成分不可避免地会有所损失,黄精加工后,挥发性成分,像己烷、己醛,对鼻子、眼睛和喉咙的刺激作用都会减弱。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减少的挥发性成分与黄精副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但这将是一项关于黄精的新研究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