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提取枇杷叶中熊果酸方法的比较
目 录
摘 要 II
1 概 述 1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枇杷叶的概述 1
1.3枇杷叶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
1.3.1三萜酸类化合物 1
1.3.2黄酮类化合物 2
1.3.3枇杷叶中苷类物质 2
1.4枇杷叶中熊果酸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2
1.4.1 降血脂作用 2
1.4.2 抗肿瘤作用 2
1.4.3 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3
1.4.4 抗艾滋病的作用 3
1.5 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常用提取方法 3
1.5.1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3
1.5.2 微波提取法 3
1.5.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4
1.5.4酶法提取 4
1.5.5本文研究内容 4
2 实验部分 5
2.1实验所需仪器与材料 5
2.2 标准溶剂的配制 5
2.2.1 粗品制备 5
2.2.2 熊果酸提取率的计算 5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5
2.3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提取方法 6
2.4 超声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6
2.4.1 乙醇浓度对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7
2.4.2料液比的选择 7
2.4.3超声功率的选择 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4.4超声温度对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7
2.4.5超声波提取的正交实验 8
2.5微波辅助提取枇杷叶中熊果酸的单因素实验 8
2.5.1提取时间对得率熊果酸的影响 8
2.5.2微波功率对熊果酸得率的影响 8
2.5.3料液比对熊果酸得率的影响 8
2.5.4乙醇浓度对熊果酸提取率的影响 9
2.5.5微波辅助提取枇杷叶中熊果酸的正交实验 9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0
3.1超声辅助提取的单因素实验 10
3.1.1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10
3.1.2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 10
3.1.3超声功率对提取率的影响 11
3.2超声波提取法的正交实验 12
3.3 微波的单因素实验 13
3.3.1 提取时间对得率的影响 13
3.3.2微波功率对枇杷叶中熊果酸得率的影响 13
3.3.3料液比对得率的影响 14
3.3.4乙醇浓度对得率的影响 14
3.4微波辅助提取的正交实验 15
4 两种提取方法比较 16
4.1从提取率比较 16
4.2从提取工艺角度比较 16
4.3从成本角度比较 16
4.4从纯度角度比较 16
结论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1 概 述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提取枇杷叶中的熊果酸,而用何种提取方法能做到高效,简单且迅速是大家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以枇杷叶为原料,用微波辅助和超声辅助这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枇杷叶中的熊果酸进行提取。通过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最终得出较好的提取方法。为往后研究者进一步开发研究枇杷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2 枇杷叶的概述
我们大家都知道,枇杷叶是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一直记载在中国药典中。在我国分布广泛,枇杷叶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含挥发油,熊果酸,黄酮类化合物,枇杷叶是苦味的,没有毒性,可以和胃降气,止咳化痰,消炎抗菌[1]。在医院中最常被用于气不顺、急喘气、肺上有热,爱咳嗽、反胃呕吐、口干厌烦燥热等症状的病人[2]。查阅资料发现,枇杷叶中的化学成分熊果酸在临床上体现了很多药理作用,比如它除了可以不让细胞被氧化,同时清除使细胞衰老的自由基,辅助降低血糖较高人群血糖,抗肿瘤,癌细胞等。
1.3枇杷叶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根据查文献可知,近年来学者对枇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枇杷叶上。而枇杷叶所含的主要成分三萜酸类、黄酮类、有机酸类、苷类以及挥发油类化合物更是成为研究者青睐的对象。
1.3.1三萜酸类化合物
有很多专家学者都认同三萜酸类化合物是枇杷叶的特色物质这种说法,查文献得知,三萜酸类化合物在枇杷叶中的种类不是只有一种那么简单。而恰恰相反其种类有十几种之多,其不仅种类较多,含量较大,化学活性也是很高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乌苏烷型和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查文献发现有研究者分离鉴定出了三萜类化合物如:齐墩果酸、乌苏酸、白桦脂酸、熊果酸、科罗索酸、蔷薇酸等[3]。而目前枇杷叶中三萜类化合物已在医学领域得到了研究和应用。
1.3.2有机酸类化合物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母体的衍生物是枇杷叶中最主要有效成分。有机酸类化合物中的熊果酸类和齐墩果酸类也属于三萜类化合物,其主要包括熊果酸、2α羟基熊果酸、齐墩果酸、马斯里酸等[4]。研究学者还在不断的研究其他的有机酸类化合物,大家都知道其有很大的药理贡献。
1.3.2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枇杷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黄酮类这种物质由单糖组成,连接位置在3位的一般是我们大家熟知的葡萄糖、阿拉伯糖,我通过查文献还发现有学者发现乙酰化黄酮苷[5],其说明枇杷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很多存在方式是以苷元的形式。
1.3.3枇杷叶中苷类物质
苷类物质,也是枇杷叶中的一种化学成分。像在枇杷叶中就有枇杷苷、苦杏仁苷这种苷类的物质存在。而通过我们对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发现我们的枇杷苷是可以抵抗炎症、止咳嗽,她的原理便是因为苦杏仁苷是一种芳香族氰苷,而芳香族的氰苷可分解释放出少量氢氰酸。其氢氰酸便是止咳的来源。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3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