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凤尾七生药学研究

2021-03-17 12:2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为了给凤尾七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所以采用性状、显微、理化、和含量测定的方法。观察到了凤尾七的根横切面,有幼根木栓层细胞 8-13列,皮层占其半径的 1/6,筛管群、韧皮薄壁细胞非常小。老根的皮层,或者木质部中均存在一个木栓环,并与形成层组成了一个同心圆,这个木栓环是由 5-7层木栓化细胞组成的。薄壁细胞中存在有众多的淀粉粒,并且有油细胞分布在各个部分的薄壁组织中,由 20−42列扁平的木栓细胞组成了它的木栓层,皮层薄壁细胞大小各不相同。它的全草粉末为棕褐色,木栓细胞有的为长方形,有的 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存在线形的木纤维细胞胞腔,壁孔显而易见。气孔通常 为平轴式,也有直轴式、 不等式。它的淀粉粒大部分为圆形,或者为椭圆形,直径约为3.7−5.4 um,脐点均不明显。以上均可作为鉴别凤尾七的参考凭证。
目 录
1.绪论 1
1.1立项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2本草考证 2
1.3国内外研究进展 3
1.3.1化学成分 3
1.3.2药理作用 4
1.3.3其他 5
2.正文 6
2.1凤尾七的生药学特征 6
2.1.1种类及生境分布 6
2.1.2性状及形态 7
2.1.3药材性状 8
2.2.显微鉴别 8
2.2.1粉末鉴别 9
2.2.2横切面鉴别 9
2.3理化鉴别 11
2.3.1实验试剂 11
2.3.2理化鉴别实验 11
2.4薄层鉴别 12
2.4.1仪器与设备 12
2.4.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
2.4.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
2.4.4展开系统考察 12
2.4.5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13
2.5含量测定 14
2.5.1指标性成分选择 14
2.5.2色谱条件选择 14
2.5.3仪器与试剂 15 2.5.4方法与结果 15
参考文献 19
结论 22
致谢 2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1 绪论
1.1 立项背景及研究意义
在我国中部及东西走向上,有一个秦巴山系山脉,它不仅作为我国南北地区的分界线,而且也将我国的暖温带、 亚寒带区分开来。在这个山区里面,有很多小盆地和山谷被自然的连接在一起;在这个山脉中,不仅水分、光照充足,而且存在较长的无霜期,气候呈多样性变化。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为植物和动物提供了 比较理想的生活环境,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由 6000多种生物、 4000 多种高等植物、 3000 多种中草药材,共同组成了这个秦巴山系,所以它一直被人们称为 “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12]。
而太白山作为 秦岭的主峰,它的顶峰,拔仙台的海拔达到了 3767.2 m的高度,因此,巨大的高山落差由此形成,使之成为 太白山独有的气候特点。有不完全统计表明,太白山境内, 500余种的药用植物生机昂然,使得它一直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称呼 [34]。除了党参、 当归、杜仲这些重要的大宗药材外, 以 “七”命名的药材更是形成了太白山药物资源的一面独特旗帜。
太白山地区丰富的草药材不仅应用广泛,而且在抗肿瘤、抗菌、 抗病毒等方面还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受到了不少医药学专家的关注;此外,医疗卫生组织、教学科研组织,以及相关的企业政府部门等也十分积极的参与到了对太白山中草药资源的 开发和研究的工作之中,并且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甚至一些民间草医药农,每年都会组织太白山聚会,在此期间,他们不仅可以交流经验,而且可以采集草药,并通过他们长期的医疗实践,从而确认为以 太白山所产的药物最佳。
凤尾七是我国红景天属植物小丛红景天,它的干燥全草或根茎便可入药,因为它的形状像极了凤尾,所以有了这个称呼。它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海拔16003900的高山向阳山坡上,或者石隙中均有分布;更是在我国的山西、陕西、甘肃、青海以及湖北、四川、云南等地,甚至新疆都有它的身影”[5]。“陕西境内主产自秦岭中部的太白山、大涧沟等地”[67]。 凤尾七甘涩、稍带苦味、微温,常以其根茎入药,“具有滋补肾、滋阴、镇静安神、活络血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虚损劳伤、头晕、便血和高血压”等[8]。又为“治疗经血不调的良药”[9]。在民间还用此药治疗鼻出血。近年来,研究表明,“凤尾七还具有抗衰老、抗疲劳、抗缺氧、改善脑血管系统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10]。
但是作为渐危品种的凤尾七,它的野生产率已经达不到临床所需要求了;并且,就目前对凤尾七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对凤尾七的研究仅仅只停留在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层面,而对凤尾七的生药学研究却少之又少。所以,对凤尾七进行生药学研究对于中药材的开发和保护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课题主要针对凤尾七的原植物形态、生境分布、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性质和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为凤尾七的开发和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专家们对凤尾七进行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凤尾七的药用价值一定会体现地淋漓尽致,而且它还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
1.2本草考证
《神农本草经》石长生条云:“味咸,微寒。主治寒热恶疮,大热,辟鬼气不祥。一名丹草,生咸阳山谷”[11]。
《名医别录》云:“味苦,有毒。下三虫。生咸阳”[12]。对品种的形态未作描述。而在《本草经集注》中却描述道:“南中多生石岩下,叶似蕨,而细如龙须草大,黑如光漆,高尺余,不余草杂也”[13]。
《新修本草》云:“今市人用(鼠令)筋草为之,叶似青葙,茎细劲紫色,今太常用者是也”[14]。
《本草纲目》李时珍则引用宋祁益部方物记:“长生草生山阴蕨地,修茎茸叶,色似桧而泽,经冬不凋”[15]。
从古至今,对于凤尾七的记载不一,对于它的植物形态描述也各式各样,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仅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明确的凤尾草的绘图,并用小字注明为凤尾草,即为现在所应用的药材凤尾七。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就全世界来看,约有 90种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主要在作为高寒地带的北半球有分布。但是,“作为红景天属植物中心分布区域的中国,一共有 73种红景天属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以及华北、东北地区”[[1617]。
近几年来,针对凤尾七化学成分的相关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有黄酮类、糖苷类、挥发性成分、如棕榈 酸甲酯、没食子酸、以及香豆素类和一些无机元素,如磷、镁、钙、钾、铁等。罗定强等“对 小丛红景天的 化学成分进行了完整的研究”[18],康杰芳等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得出其“含有 挥发油成分”[19],陈亚东等发现,“高山红景天对降低 血脂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抑制肝组织产生脂褐素”[20];王薇 等研究发现“其挥发油提取物中具有很多生物 活性的化学成分,对抑制肿瘤有明显的疗效”[21]。但是凤尾七中所含的成分组成以及主要成分的含量也会随着它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方式有所差异。
目前,对于红景天科植物的化学 成分,国内外已经做了大量的分离、鉴定实验;并且对红 景天科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这些试验不仅让广大的医药学家对于其化学成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而且为其药用价值和新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但是并没有实现其质量 标准的完美呈现。
1.3.1 化学 成分
凤尾七中主要含“有糖苷类,黄 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等成分”[ [22]。“包括芦丁、槲皮素、胡萝 卜苷、山萘酚等这些黄酮类,大黄酚8OβD葡萄糖 苷、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大花 红景天苷等糖苷类”[ [2324];并且还含有“棕榈酸甲酯、肉豆 蔻酸、二十四烷酸甲酯、十二烷基乙氧基醚等挥发性成分”[25];以及含有钙、钾、磷、镁等无机元素,“同时也含有很多种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包括铁、锌、 铜等”[26]。同时,凤尾七还含有有机 酸,如:没食 子酸;香豆 素类,如:香豆素、莨菪素等;甾醇,如:β谷甾醇以及醚类,如:草质素8甲醚。此外,“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也包含其中” [2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