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甘草渣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
1.1 引言 1
1.2 甘草的概述 1
1.2.1 甘草的来源及性状 1
1.2.2甘草的化学成分 2
1.2.3 甘草的功效 3
1.3 甘草黄酮的概述 3
1.3.1 甘草黄酮的化学结构 3
1.3.2 甘草黄酮的药理活性 3
1.4 甘草黄酮提取方法 5
1.4.1 水提法 5
1.4.2 溶剂提取法 5
1.4.3 超声提取法 6
1.4.4 微波提取法 6
1.5 甘草黄酮及甘草渣应用 7
1.5.1 甘草黄酮应用现状 7
1.5.2 甘草渣应用现状 8
1.6 选题目的及论文思路 8
2 实验部分 11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11
2.1.1 材料与试剂 11
2.1.2 仪器设备 11
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11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11
2.2.2 最大吸收峰的确定 12
2.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12
2.2.4 甘草渣中总黄酮得率的计算 12
2.3 单因素实验考察 12
2.3.1 乙醇体积分数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2
2.3.2 微波功率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3
2.3.3微波加热时间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3
2.3.4 液固比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13
2.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 13
2.4.1 模型拟合 14
2.4.2 效应面法优选工艺条件 14
3结果与分析 15
3.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15
3.2 微波提取过程的单因素实验 15
3.2.1 乙醇体积分数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5
3.2.2微波功率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6
3.2.3 微波时间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6
3.2.4液固比对甘草渣中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 17
3.3星点设计试验结果及分析 17
3.3.1星点设计实验结果 17
3.3.2 模型拟合 19
3.3.3 效应面法优选工艺条件 19
3.4 总结 20
结 论 23
参考文献 25
致 谢 27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甘草是豆科蝶形花亚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分为植物的根及根状茎 。甘草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享有“十方九草”、“众药之王”之名。在现行《药典》 中记载: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1]。甘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三萜皂苷、有机酸、生物碱、糖类及黄酮类等。其中,黄酮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目前,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能够从甘草属中分离得到3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还发现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炎、解痉、降血脂、镇痛等药理作用,如今已被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及美容等行业[2]。因此,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展开药理作用及提取工艺的研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厂在提取甘草中所含甘草酸的过程中,将伴随产生的甘草废渣作为废料遗弃。据相关资料介绍这些甘草废渣中黄酮类活性物质的含量较高,且残渣中黄酮的结构和性质与甘草中所含的黄酮类并无差别。这些废渣废料数量庞大,且污染环境。若这些废渣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无论是对环境还是资源都有百利无一害。将这些废渣中的黄酮提取并加以应用,无疑是对甘草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应用。
1.2 甘草的概述
1.2.1 甘草的来源及性状
(1)来源
甘草最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后世历代本草古篇中都有关于甘草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甘草,味甘,平。主五除六鹏寒热邪气,坚筋件,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名医别录》有关甘草的记载为:“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迎绘脉,利血气,解百药毒”[3]。
(2)性状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1.2.2 甘草的化学成分
甘草中含有的化学成分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分别为: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除上述两种成分以外,我们还可以从甘草中分离得到香豆素类、氨基酸、生物碱、雌激素和有机酸等化合物[4]。
(1) 黄酮类
黄酮类物质是一类由两个苯环为母核通过中心三碳原子连接的物质,具有相同类似结构的物质都被称作黄酮类物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具有相同结构的物质,并不是一种物质[5]。有人研究总结得出,从甘草中分离获得的黄酮类物质已经超过上百种,其中包括常见的黄酮类、二氢异黄酮类等物质,还有许多近年来研究发现的新黄酮类物质。黄酮的活性成分是甘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甘草的根、茎、叶以及工厂所提取的甘草酸的废渣废料中都富含黄酮,且数量不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黄酮类物质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与糖类物质结合形成苷类物质,另一种是以苷元的存在方式游离。苷类物质易溶于水,而游离的苷元可以与糖缩合形成非糖类物质,因其具有亲酯类性质,因此难溶于水,易溶于醇类、醚类等有机溶剂。同时黄酮类物质的分子构造中多含有酚羟基,表现弱酸性,易溶于 pH >7 的溶液中[6]。
(2) 三萜类
三萜类物质大部分是由三十个碳原子连接构成碳架的一类成分。中草药甘草和五味子多含有三萜类物质。自然界多有游离态三萜的存在,其存在形式多是成甙或形成酯类,难溶于水。到目前为止,研究表明已经能够在甘草中鉴定出 60 多种三萜类物质,其中甘草酸与甘草次酸最为普遍[7]。根据甘草生长区域的差异,不同的气候和生理环境下生长的甘草,其内部甘草酸含量截然不同。
1.2.3 甘草的功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