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青蒿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
1.1 引言 1
1.2种蒿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1
1.2.1青蒿的来源 1
1.2.2蒿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1
1.2.3青蒿的功效 2
1.3黄酮类化合物的要述 2
1.3.1黄酮的构成 2
1.3.2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别及性质 2
1.3.3黄酮的药理活性 3
1.4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4
1.4.1 溶剂提取法 4
1.4.2 超临界流体萃取 4
1.4.3超声提取法 4
1.4.4微波提取法 4
1.4.5 双水相萃取法 5
1.5选题目的及论文思路 5
2 实验部分 7
2.1 仪器、材料与试剂 7
2.1.1 材料与试剂 7
2.2 标准溶剂的配制 8
2.2.1 试剂的配制 8
2.2.2 波长的选择 9
2.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9
2.3青蒿中总黄酮得率的计算 9
2.4 单因素实验对青蒿总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 9
2.4.1 乙醇浓度对青蒿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9
2.4.2 超声时间对青蒿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10
2.4.3 超声功率对青蒿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10
2.4.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4 液料比对青蒿总黄酮得率的影响 10
2.5效应面法优化 10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3.1 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表 11
3.2 不同因素对超声提取总黄酮的影响 12
3.2.1 总酮得率与乙醇浓度对青蒿的关系 12
3.2.2总黄酮得率与超声时间的影响关系 12
3.2.3 超声功率与青蒿总黄酮得率的关系 13
3.4 效应面试验及结果分析 13
3.4.2 模型方差分析 15
3.4.3 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的效应面图及分析 16
3.5 总结 18
结 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有青蒿的药典标准。青蒿(Artemisia carvifolia),为菊科植物黄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的地上部分[1]。一年生长的草本植物,植株带有香气,青蒿主根单一、垂直,侧根较少。茎单生,上部多为分枝,幼时呈绿色,表面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从1593年出版李时珍《本草纲目》至1975年的近400年的历史中,青蒿一直被尊为正品,稳居‘太子’之位。青蒿具有抗血吸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抗病原微生物以及青蒿中青蒿素可以减缓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状动脉流量的作用。南方多将青蒿做成面食,俗称为“蒿团”。青蒿味微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入药具有清热、凉血、退蒸、解暑、祛风、止痒、止盗汗、防中暑等功效,用作阴虚潮热的退热剂。常用于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暑邪发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等病症的治疗。
1.2种蒿属植物的研究概况
1.2.1青蒿的来源
青蒿主要分布在低海拔、湿润河岸砂、山谷、林缘、路旁等沿海地区。主要产于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朝鲜、日本、越南(北境)、缅甸、印度(北境)和尼泊尔。
青蒿的标本来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2]。其生产基地位于重庆市酉阳县,位于雾灵山地区,享有“青蒿”之称。酉阳青蒿随处可见,数量巨大,品质优良。酉阳蒿是我国最早、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青蒿素生产基地。蒿蒿在保护区内种植了大规模的,它已成为第一个“中国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名单”第一批,已对“酉阳蒿”国际标准,这是规模化、工业化酉阳医药产业化与科学化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1.2.2蒿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青蒿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挥发油及其他β类糖苷酶、β谷甾醇。黄酮类有山奈酚和槲皮黄素等[3]。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茨烯、β萜烯、异蒿酮、L樟脑、β丁香烯和β菠菜烯。青蒿还含芸香苷、绿原酸、胆碱、鞣质等[4]。
1.2.3青蒿的功效
(1)抗疟作用:青蒿素有良好的抗疟作用,可代替氯喹以抑制各型疟原虫裂殖体的繁殖而中止发作,具有见效快、毒素低、用法简单等优点,唯复发率较高[4]。
(2)抗菌作用:青蒿中挥发油浓度达到0.25%时,对所有皮肤炎症均有抑菌作用,当浓度到达1%时,对所有皮肤炎症均 有杀菌作用。青蒿汤液对大多常见的菌群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例如葡萄球菌。
(3)免疫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的促进均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一定的关系,是由于促使Ts细胞的增长,由此达到了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4]。
(4)解热作用:通过查阅可以得知青蒿水提物对发热的大鼠有良好的效果,而且相较于金银花注射液效果更持久。
(5)对心脏及血管的作用:兔心灌注证明青蒿素可以使安静心率减缓、抑制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冠状动脉的流量。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该物质虽具有降压作用,但其对去甲肾上腺素无明显影响。
1.3黄酮类化合物的要述
1.3.1黄酮的构成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某些植物和浆果中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了A环来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衍生而来的,而B环是由肉桂皮酰钴衍生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