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滁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芹菜素的含量测定

2021-03-17 12:2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的方式,选择芹菜素、绿原酸以及异绿原酸A作为指标,检定滁菊中以上三种物质的含量,以为滁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本实验使用Water2695-2996高效液相色谱体系,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46:54的乙腈-0.1%甲酸,流速为每分钟1毫升;色谱柱温度为30摄氏度;进样体积为10微升;检测时利用的波长为340纳米,用外标法测定。实验结果发现,绿原酸在0.2到2.0微克的区间内线性较为优良,精密度良好,RSD为0.53%,重复性良好,RSD为0.62%,稳定性良好,RSD为0.58%;平均回收率99.3%,RSD为1.85%(n=6),表明回收率良好;样品中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374%。异绿原酸A在0.2到2.0微克的区间内线性较为优良,精密度良好,RSD为0.54%,重复性良好,RSD为0.64%,稳定性良好,RSD为0.55%;平均回收率99.9%,RSD为0.25%,表明回收率良好;样品中异绿原酸A平均含量为0.852%。芹菜素进样量在0.2到2.0微克的区间内线性较为优良,精密度良好,RSD为0.59%,重复性良好,RSD为0.64%,稳定性良好,RSD为0.65%;平均回收率99.3%,RSD为1.85%(n=6),表明回收率良好;样品中芹菜素平均含量为0.124%。本实验所建立的滁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芹菜素的HPLC检测方法简便、可靠、结果真实,可作为滁菊质量控制的理论依据。
目 录
1 绪论 1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
1.2 滁菊简介及其基源 1
1.3 滁菊的化学成分 3
1.3.1黄酮类化合物 3
1.3.2萜类化合物 3
1.3.3酚酸类化合物 4
1.3.4 糖类化合物 4
1.3.5 氨基酸 4
1.3.6微量元素 4
1.4 药理作用研究 5
1.4.1 改善心血管系统 5
1.4.2 抗氧化 5
1.4.3 镇痛与抗炎 5
1.4.4 抗糖尿病 6
1.4.5 改善疲劳与提高耐缺氧能力 6
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4.6抑菌作用 6
1.5 滁菊含量分析手段 7
2 实验部分 9
2.1 实验用的材料 9
2.1.1 实验仪器 9
2.1.2 试剂及药材 9
2.2 实验方法和结果 9
2.2.1 所使用色谱的基础情况 9
2.2.2 对照用溶液配制存放 10
2.2.3 供试药液的配制存放 10
2.2.4 线性的分析研究 11
2.2.5 精密度试验 13
2.2.6 重复性试验 13
2.2.7 稳定性试验 13
2.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14
2.2.9 样品测定 15
2.3 讨论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3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我国菊花种类繁多,滁菊为我国四种知名菊花中的一种,滁菊素有“黄金做的心,美玉做的瓣,蒂美翠绿一等芳香”之美誉。滁菊有解毒、护肝、活血、舒经、清除内热、清亮眼睛的功用与效果[1]。气味清香,味甘,性微寒,既可入药,又可作清凉饮料[2]。现代研究表明滁菊具有抗氧化、镇痛、治疗心肌梗死、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舒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增强人体免疫[37]等作用。故滁菊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和药用价值,应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认真研究。目前发现滁菊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黄酮类、酚酸类等[812]。其中,其中酚酸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本文选择以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芹菜素作为滁菊的质量控制指标,对其进行含量测定,为滁菊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2 滁菊简介及其基源
滁菊为菊科植物菊花中的一种,主产于安徽滁州地区。其形状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到2.5厘米,舌状花颜色接近纯白色,不对称,有曲度,内卷,边缘有褶皱而似萎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器点;管状花大多被舌状花遮蔽。滁菊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眩晕,头痛,疮痈肿毒等症[1]。
滁菊历史悠久。北宋太宗至道年间,时任滁州太守王禹偁作《甘菊冷淘》,说明在北宋时期的滁州地区已存在滁菊并已经为人们所利用[13],这点从诗中叙述用当地菊花做面吃这一情况可以看出。明代泰昌元年(公元1602年)《全椒县志》载有菊花,可见明朝末年在全椒县就已经种植滁菊[14]。1862年的《本草害利》[15]对滁菊赞赏有加:“滁州的菊花,每片花瓣颜色皆白,味道带甜,这是上等品。”而且滁州菊被当时的朝堂认作给皇帝的上贡用品,当时正值清光绪执政,故滁州菊有“滁州贡菊”的知名名号[16]。清朝光绪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史志《滁州志》[17]记载到:“大柳镇产的甜菊花是甜菊花中很优秀的,已经超过了杭州出品的,并且还无法获取太多,饮用大柳出品的菊花,可以去除内热,该菊花名曰滁菊,做中药材生意的商人都十分看重。”可见滁菊在清朝末年已经有着不一般的知晓程度,且大柳所产的菊花在市场中颇受欢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的《增订伪药条辨》记载到[18]:“出自安徽滁州者的白滁菊花瓣细软,层数多,花蒂嫩绿,花蕊很小,颜色嫩黄,尖尖很小并且较平,气味芬芳,尝起来先感觉微苦后感觉微甜,含在口中香气久久地不会消散,这种是最优秀的。”公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山雷[19]云:“这种菊花是滁县特产,颜色白并且气味不强烈,清味芬芳,味道微甜,能中和肝脏的阴、滋润肝脏的干燥,近代以来的医学工作者十分看重。”叶桔泉[20]赞扬到:“产自安徽滁州的菊花最为凉爽,不苦也不甜,白菊之中此为最佳,江浙有名医生,常以它代替其它菊花,但不用其他菊花代替它,因为滁菊不湿燥。”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在进入十九世纪后,滁菊已经被公认为产于安徽滁州,且已有对滁菊的初步认识研究。
滁菊的生产基地在新中国成立前位于滁县、定远两地及附近,新中国成立,西王、复兴这两个地方常产出大量该菊花,随后被马厂、三合替代,此两地是原地以南。20世纪60年代滁菊年最高产量为467吨(1965年),此时滁县的产量已被全椒的出品数所超越,20世纪70年代总产量为150吨左右(1974年),此时全椒产量在总的产量中占比超过50%,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椒的产量占滁菊总产量的比例已接近100%,后来生产滁菊的市场任务几乎全是全椒承担,并且维持了较长的日期[21]。进入20世纪80 年代后,颇受大众喜爱的滁菊遭遇严重灾难,其栽培的范围严重地锐减,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种植面积降到历史最低,只有几十亩,在滁州地区只有稀散存在。同时,滁菊产量也随之迅猛下跌,1997年产量跌到历史最低点,产量不足1吨,滁菊产业在这个衰沉时期,政府对滁州菊是计划性地产出和销出[22]。1997年后滁菊出量不再下跌,后来有关部门着手扶持滁菊,滁州菊花的出地转移到滁州的南部地区施集镇、珠龙镇一带。2012年,滁菊种植主要集中在施集、大柳、珠龙及城郊等地区,而全椒县几乎没有大面积的种植[23]。
经过一段时间的衰沉,进入二十一世纪过后,科技不断进步,对菊花研究不断加深,滁菊在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得到迅猛发展,出产量与面积年年增长。2012年当地滁菊种植面接近700公顷,总产量接近4000吨,进入新世纪以来滁菊种植地主要在以农业为主的滁州南谯区[24]。
1.3 滁菊的化学成分
1.3.1黄酮类化合物
滁菊中富含黄酮类物质,目前通过多种方式提取和鉴定,已提取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18种。黄酮是由2苯基色原酮衍生出的有机化合物,普遍性地存在于蔬菜、水果、牧草和各种中药材之中,是一种天然的抗超氧离子抗衰老物质,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目前滁菊中提取并鉴定出的黄酮类有机物包括香叶木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金合欢素、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波叶素、甲氧基寿菊素、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等物质[4,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