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七生药学研究
目 录
1绪 论 6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6
1.1.1国内外对竹根七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6
1.1.2本草考证 7
1.2简介 7
1.3生境与分布 8
1.4植物形态 8
1.5化学成分 9
1.6药理作用 10
1.6.1祛痰作用 10
1.6.2抗炎作用 10
1.6.3抑菌作用 10
1.6.4醒酒作用 10
1.6.5抗肿瘤作用 10
1.6.6血管生成抑制作用 11
1.6.7镇痛作用 11
1.7 临床应用 11
1.7.1 竹根七功效 11
2实验内容 13
2.1试药与仪器 13
2.1.1试药 13
2.1.2仪器 13
2.2 性状鉴别 13
2.3 显微鉴别 14
2.4 竹根七的含量测定 15
2.4.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5
2.4.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5
2.4.3色谱条件 16
2.4.4线性关系考察 16
2.4.5精密度试验 16
2.4.6 重复性试验 16
2.4.7 稳定性试验 17
2.4.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8加样回收试验 17
2.4.9样品的测定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绪 论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竹根七分布较广,遍布世界各地,在我国陕西,四川产量较多,四川产地又名为假万寿竹,因其疗教作用较多、作为药材在中内外都入药量多,最为常见的疗效为养阴清肺、治风湿关节炎、胃疼、咽候肿痛、心血管舒张,抑制肿癌细菌扩散、流感、产后虚弱等。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地理位置,采摘收季节的不同,竹根七的主要的化学成分及含量也随之改变,对生药学石研究较少,竹根七为百合科开口箭植物 Tpustra Baker的根茎,属太白七药之一[1]。因为竹根七具有良好的药效,药材广泛,采收方便,所以一直以来就在人们生活中伴随着重要的角色。虽然竹根七在人们生活中经常采收使用,但总体来说,都是当地居民自己采收衍生药材,被当地草医应用和就近制药处收取加工提炼,因没有系统的统计和计量使竹根七主产地和药材蕴藏量也不是很清楚。在这中情况下与现带化国际化发展的医药行业相比较,就显得非常落后,难以赶上日新月异的时代脚步。目前国内外对于竹根七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其资源进行综合性调查,色谱分析及药效的初步研究等。多是围统竹极七的提取分离工艺,制约了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所以对竹根七生药学研究显得至关重要。
竹根七为陕西的主要特色药之一,产地众多,竹根七根茎一般被人们用来制药,竹根七根茎具体表现为表面呈淡黄色,部分为棕色,表面晾晒干后有皱纹,根茎切片横截面为淡黄色,形状为细粒状。气味较淡,食之略有苦涩味道。《现代中药大辞典》记载用于劳热咳嗽,咽喉肿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等[2]。本课题主要通过了解竹根七的植物学特征、生长环境、分布特性,以及竹根七的根、茎、叶及粉末在显微镜下的状态、形态、变化等,同时进行性状鉴别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3]。从而又对竹根七生药展开全面的研究,以扩大药源和提高了药村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和依据。
1.1.1国内外对竹根七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竹根七是陕西主要药材之一,味道渐平瑟带些苦味,据临床研究表明有祛痰,抗炎,抑制细菌增长,抗各种疾病扩散。同时,在民间最常用于治疗关节炎,跌损伤,扁桃体发炎,月经不调等[4]。
1.1.2本草考证
开口箭(正名)《中国药物志》,竹根参、竹节七、牛尾七《陕西中草药》,开喉箭、老蛇莲、巴林麻《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开口箭(正名)、牛尾七、竹根七(别名)《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竹根七(正名),开口箭、大竹节七(别名)《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竹根七(正名),开口箭、万年青、牛尾七(别名)《华山药物志》,粗丝开口前《云南巾草药》。
1.2简介
竹根七Tupistra chinensis Baker的全草
竹根七为百合科开口箭植物Disporopsis Fuscopicta Hance根茎部分,根茎略长,整体呈圆柱形,半径一般为0.5cm0.7cm。多节,绿色,偶尔呈黄色。叶基生,叶常为4 12枚,形状常为纸质、针形、条状针形、矩圆状针形,先端部分逐渐变尖,根基部部分渐渐变得狭窄,头顶长约38cm穗状垂直花序,多数较为直立,少量会有弯曲,花柱一般为2.510cm,总体来说花梗较短,长有2 8cm苞片叶,叶呈绿色。花丝基部略大 ,其扩大部分有的贴于花被片上,有厚、有薄、有部分相互连接,花丝部分呈分离状态,内部弯曲,花药为卵状,子房为球状,花植一般不明显。柱头呈二菱形,浆果也为球形,熟时透红色或紫红色,花期一般为78月[3]。
竹根七药理功能居多,养心润肺、止渴、祛风除疹、消热解各种毒之功效。一般民间多用于治疗经常头顶汗咳嗽、产后身体虚弱、月经时而不调等症状,同时的也可以用于减缓风湿性骨痛、头痛,身体烧伤烫伤,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流行感冒扁桃体发炎、眼角膜发炎等。人们为了深入了解竹根七根部的化学成分,据《陕西中药名录》记载,人们将竹根七根部晾晒干燥后用乙醇试剂在常温下分别浸湿,浸湿后的溶液冷却浓缩。浓缩后的溶液依次用石油英液(60900C )、CH3COOCH2CH3溶液、C4H10O试剂进行萃取,萃取后便得到各部分成分。试验结果最后为乙酸乙脂部分中有大量的小幽体;正丁醇萃取后得到的部分拥有较多的皂苷类化合物。人们通过对竹根七药物的跟踪筛选,竹根七中医疗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膜有效的活性成分为ZGQC。ZG人们在做QCMTT实验中发现阴性组细胞常梭形态和不规则形态,一般贴壁而生。发现加药组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一些改变,随着浓度的变大和作用时间长短的变化而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一般表现为作用时间短会在光镜下可看到细胞缓慢变为椭圆形,细胞之间距离逐渐加大,细胞膜会变为断裂起伏状,细胞浆内会看见大量空气泡。此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膜色谱分析法筛选研究结果与药理作用两者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所以可以利用这类模型对天然药物植物进行筛选分析,来用于研究血管生成具有抑制剂药物的探究开发[5]。同时近多年来的研究发现,竹根七活性成分主要有有机酸、挥发油、甾体,多糖等。其皂苷主要为甾体皂苷。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