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中总蒽醌提取工艺研究
目录
第一章贝母研究概况 1
1贝母的简介 1
2.1 川贝母 1
2.2 浙贝母 1
2.3 平贝母 1
2.4 伊贝母 1
2.5 湖北贝母 1
3 贝母的化学成分 1
3.1 生物碱类 1
3.2萜类 1
3.3 甾体类 1
3.4 多糖类 1
4 贝母的药理作用 1
4.1镇咳作用 1
4.2祛痰作用 1
4.3平喘作用 1
4.4抗菌作用 1
4.5抗溃疡作用 1
4.6耐受常压缺氧作用 1
5 临床应用 1
6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
6.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
6.2 主要内容 1
第二章 贝母中总蒽醌的提取工艺研究 1
1.试剂与材料 1
2.仪器设备 1
3.实验方法与结果 1
3.1 工艺设计 1
3.2 总蒽醌的含量测定 1
3.2.1标准曲线的绘制 1
3.2.2贝母中总蒽醌提取率测定 1
3.2.3 检测波长的确定 1
3.3 提取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1
3.3.1 提取时间对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 1
3.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2乙醇浓度对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 1
3.3.3 料液比对总蒽醌提取率的影响 1
3.4 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 1
3.4.1 响应曲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及实验设计 1
3.4.2响应面数值分析结果 1
3.4.3 方差分析 1
3.4.4响应面优化分析图 1
3.4.5响应面优化结果 1
第三章结论 1
参考文献 1
致谢 1
第一章贝母研究概况
1贝母的简介
我们平常所见的中药贝母,具有十分久远的药用价值,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它气味辛、不含毒,现在临床上已运用广泛[1]。贝母里面所含的生物碱、蒽醌、皂苷等都发挥着自己的生物活性。广泛分布于欧洲北部,北美洲及亚洲温带地区。
2 贝母的分类
在很久以前,人类就已经发现了贝母的药用价值,例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它里面虽记载了贝母,但他并没有表明它属于哪一科贝母,后来通过考证与分析贝母的功能主治及疗效,认为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所用贝母是百合科贝母[2]。截止今天,我国现有的贝母属植物就已经超过了50种。现今被《中国药典》收载的有土贝母、浙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和平贝母,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2.1 川贝母
川贝母是所有贝母种中最著名的一种贝母,现在也应用得非常广泛,例如药店普遍经营的川贝清肺糖浆、蜜炼蛇胆川贝枇杷膏等等一系列川贝产品,它们的治疗效果想必也是有目共睹。川贝虽应用广泛,但它的生存条件却是相当艰苦,它们生长在高山的草地中,低气温的生存环境也锻造出他们坚韧的品性,因此它又被人们称为“松贝”,暗紫贝母习称“青贝”[3,4]。
2.2 浙贝母
浙贝母是此次实验的选材,用药部分是百合科植物的干燥鳞茎,15版药典中记载,浙贝母分布在浙江等省的林下或山坡草丛中,据调查显示,商品贝母中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的是浙贝母[5]。
2.3 平贝母
平贝母的喜好是长于灌丛、林下等地方,符合平贝母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了。
2.4 伊贝母
海拔在13002000m之间的草坡灌丛里或山地的云杉林里是伊贝母的主要生存环境,故新疆的西北部就遍布着伊贝母[6]。
2.5 湖北贝母
湖北贝母喜欢荫蔽的生存环境,而湖北省的西南部和西部就符合它的生存环境,故而贝母也就多分布在此地[7]。
3 贝母的化学成分
3.1 生物碱类
贝母属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了甾体生物碱,甾体生物碱中最主要的是异甾生物碱 [8]。
3.2萜类
贝母属植物中另一类重要的成分就是萜类化合物,据文献记载,在1982年,有人从贝母中提取到了一种非甾体类化合物,后被证实为二萜[9];再者,也有人鄂北贝母中提取得到了一种新型化合物,后经实验得出它就是二萜类化合物。
3.3 甾体类
文炡旭通过实验,从暗紫贝母中发现了3种已知的化合物和2种未知化合物,通过对这两种未知化合物的结构,证实是甾体[11]。ShuoShen也是通过实验研究伊贝母的成分,并从中提取分离得到7种已知的化合物和5种新的未知化合物,后来也证实了这5种化合物是甾体皂苷化合物。
3.4 多糖类
多糖类化合物也是贝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Liu C H就以平贝母中为实验材料,通过超声提取其中的多糖化合物,通过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10KD;也有不少学者研究贝母多糖的提取工艺与理化性质,韩红萍等[12]分别从浙贝母和川贝母中提取多糖并比较它们的含量。张华等[13]从太白贝母和甘孜川贝母中提取多糖并对多糖进行纯化.马文华[14]从浙贝母中提取到多糖,并进行了抗氧化实验,发现浙贝母中的多糖具有很好的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它对对体外自由基有着很好的清除作用。
4 贝母的药理作用
4.1镇咳作用
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卓诗勤采用硫熏、鲜切浙贝母水煎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发现:硫熏的浙贝母在水煎液浓度为1.5g/kg,3g/kg条件下都具有很明显的镇咳作用。李萍等[15]通过筛选市场上的多种暗紫贝母、浙贝母来进行止咳的药理实验,实验材料为小鼠,经过对小鼠一系列的处理,证明了贝母具有很明显的镇咳作用。
4.2祛痰作用
当痰液变得稀薄时,痰液才容易被咳出,这是祛痰的作用机理。而贝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将痰液变得稀薄,刺激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以此来达到祛痰的目的,实验显示,贝母也可以松弛平滑肌,这样就促进了痰液的咳出,使咳嗽慢慢的减少以致痊愈。
4.3平喘作用
平喘是浙贝母的另一项不可或缺的药理作用,它里面含有浙贝母素,原因就是因为支气管平滑肌对浙贝母素特别敏感,以此达到平喘的作用。同时药物的剂量也影响着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
4.4抗菌作用
贝母中所含贝母碱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但不能起到消灭的作用,原因是因为贝母对此类菌群不是特别敏感。
4.5抗溃疡作用
贝母的抗溃疡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因为其中含有川贝母碱、西贝母碱等。它们是抗溃疡的主要活性成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