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辅助提取川贝母总生物碱的工艺优化
目 录
1 药材背景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药理作用 1
1.2.1 镇咳祛痰作用 1
1.2.2 平喘作用 2
1.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
1.2.4 抗菌消炎作用 3
1.2.5 其它药理作用 3
1.3 化学成分研究 3
1.3.1 生物碱类 4
1.3.2 非生物碱类 4
1.4 川贝母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4
1.4.1 渗漉提取法 4
1.4.2 回流提取法 4
1.4.3 超法临界流体萃取法 5
1.5 临床应用 5
1.5.1 中成药及复方中药制剂 5
1.5.2 川贝母中药食疗 6
1.6 川贝母总生物碱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6
2 实验部分 8
2.1 材料与仪器 8
2.1.1 材料 8
2.1.2 仪器 8
2.2 实验方法 8
2.2.1 川贝母提取总生物碱的原工艺 8
2.2.2 川贝母提取总生物碱的新工艺 8
2.2.3 总生物碱的测定 9
2.2.4 单因素实验 10
2.2.5 正交试验 10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2.6 验证试验 10
3 结果与分析 11
3.1 标准曲线的测定 11
3.2 精密度实验结果分析 11
3.3 重复性试验结果分析 11
3.4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分析 12
3.5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12
3.5.1 酶解时间对川贝母总生物碱收率的影响 12
3.5.2 酶用量对川贝母总生物碱收率的影响 13
3.5.3 酶解温度对川贝母总生物碱收率的影响 13
3.5.4 pH值对川贝母总生物碱收率的影响 14
3.6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14
3.7 验证实验结果分析 15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药材背景
1.1 研究背景
川贝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来源于百合科贝母属。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对川贝母的来源进行了记录,川贝母的主要来源为四川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等不同贝母的干燥麟莲[1]。贝母的种类繁多,目前学术界已经发现的贝母属植物类型有130多种,而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种类为34种。川贝母的叶片形状为条状,叶对生,一般花开为单朵,有叶状苞片,苞片狭长,颜色不一,紫色到黄绿色。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川贝母的生长习性表现为耐寒、喜湿和畏高温等特点。川贝母主要生长在25℃30℃的温度环境中。其植物无法在高温高压的地区生长[2]。在太阳光直射下,易使成片的药苗至死,阳光过强会使麟茎干燥率差,致贝母色发黄,处理后易成“油子”、“黄子”或“软子”。川贝母味苦、甘,微凉。从《本草汇言》中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川贝母在润肺消痰,止咳定喘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功效。也就说从我国古代开始,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川贝母的医疗功效和作用[3],素有“止咳圣药”的美称,常用的有蛇胆川贝露、复方川贝母片等,治疗咳喘效果明显。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川贝母的药用功效还包括抗菌消炎以及抗肿瘤等多个方面[4],生活中有极大的用药用价值与意义。
1.2 药理作用
川贝母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在镇咳,润肺,化痰等方面的药用价值已经得到了证明,具体来讲其药用部分为地下的麟茎。近年来临床方面已经证明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功效和作用;通过对微量元素及其替代品的研究结果进行利用,对解决目前自然资源匮乏,拓展药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1 镇咳祛痰作用
川贝母一直被称为是“止咳圣药”。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了川贝母的药用价值。孙涛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川贝母止咳颗粒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对咳嗽潜伏期和降低咳嗽次数产生影响黏稠的痰导致机体呼吸道会出现较为严重的阻塞,而这种阻塞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感染的发生,通过对呼吸道的刺激进一步导致出现咳嗽的状况[5]。采用川贝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痰液黏稠度,对于缓解和降低咳嗽具有十分重要的医用价值。川贝母中的皂苷增加了小鼠呼吸道中酚红分泌物,通过该作用和机制来实现祛痰的目的[6]。通过更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川贝母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是其发挥药用价值的主要原因。
1.2.2 平喘作用
哮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气管和支气管由于各方面因素和刺激所引发的响应性增加,这些过敏因素和非过敏因素的存在是十分广泛的,甚至会引发死亡[7]。川贝母已经成为目前预防和治疗复发性哮喘疾病的首选药物[8]。川贝母通过抑制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E和组胺的产生,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积累、提高干扰素-γ的产生,在哮喘的治疗中起到平喘的作用。
莫正纪等比对三种植物来源的川贝母提取物进行了药理作用的比较,结果显示,注射后小鼠的低氧耐受性明显加强,并且在小鼠中也观察到立体肺和支气管的扩张效果[9]。栽培瓦布贝母在实验中能够显著提升脏器中12CAMP水平,通过这种机制达到平喘效果。周颖等人在分析和研究中对不同类型的贝母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和研究得出贝母中所存在的生物碱具有抑制离体气管收缩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从中可以得出贝母可能是通过气管壁M受体来产生平喘的功能和效果[10]。赵毅等人在分析和研究中主要针对peimisine所具有的抗哮喘机制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得出其主要是作用于M受体,通过这种机制会进一步刺激激β受体的释放,从而能够对机体气管平滑肌产生放松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平喘的作用[11]。
1.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研究发现,川贝母中所含有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的西贝素,主要是可以引起外周血管的舒张,对心电图的影响较小。川贝母的适用能够导致分离的豚鼠回肠,兔十二指肠等发生明显的松弛,这种作用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浓度的大小。川贝母能够在平滑肌痉挛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和功效[12]。陈泽乃等人在分析和研究中选择了4种不同类型的贝母,分析了其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的作用,在实验研究中成功的从水溶性部分中得出了胸苷和腺苷等相应的成分,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抑制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为贝母中的腺苷。具体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PAF具有Ca2+载体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Ca2+流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腺苷对于Camp的形成会产生刺激性的作用,这样就能够实现抑制聚集的功能。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贝母中存在的核苷是实现其药用价值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贝母能够在不改变大鼠NOS蛋白表达的基础上保障血管中NO和NO代谢物的产生和浓度,进而会使得收缩期高血压正常化。由LNAME诱导的肾功能参数也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表明NO的产生以及大鼠肾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改善是出现降血压效应的主要机制[1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