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蜈蚣七生药学研究
目 录
1 绪 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1.2.1 本草考证 2
1.3 飞天蜈蚣七的应用活性 2
1.4 飞天蜈蚣七的化学成分 2
1.4.1 皂苷类化合物 3
1.4.2 黄酮类 3
1.4.3 多糖类 3
1.4.4 挥发油及有机酸类 3
1.4.5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类 4
1.4.6 其他类 4
1.5 飞天蜈蚣七的药理作用 4
1.5.1 镇静、镇痛作用 4
1.5.2 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 5
1.5.3 防治肝纤维化作用 5
1.5.4 提高应激性 5
1.5.5 其他作用 5
1.5.6 毒性 5
1.6 飞天蜈蚣七的实际运用 5
1.6.1 飞天蜈蚣七抗肝纤维化 5
1.6.2 治疗骨折 6
1.6.3 透皮贴剂 7
1.6.4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7
2 实验部分 7
2.1 试药及仪器 7
2.1.1 实验药材 7
2.1.2 实验试剂 7
2.1.3 实验仪器 8
2.2 飞天蜈蚣七的性状鉴别 8
2.2.1 原植物形态 8
2.2.2 生境与分布 8
2.2.3 性状鉴别 8
2.3 飞天蜈蚣七的显微鉴别 9
2.3.1 实验方法 9
2.3.2 根皮横切面粉末的显微观察 9
2.4 含量测定 10
2.4.1 仪器与试药 10
2.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0
2.4.3 供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试品溶液的制备 10
2.4.4 色谱条件 11
2.4.5 线性关系的考察 11
2.4.6 精密度考察 11
2.4.7 稳定性考察 12
2.4.8 重复性考察 12
2.4.9 加样回收率考察 12
2.5 齐墩果酸薄层鉴别 13
2.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3
2.5.3 薄层鉴别 13
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8
绪 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太白中药以“七”为名的药称太白“七药”,如飞天蜈蚣七、牛尾柒、狮子七、桃儿七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我国珍稀的民族文化遗产[1]。由简略搜集,太白山共有“柒药”一百四十九类,隶属于一百零二属四十五科,它们大部分为草本科生植物。它们喜爱阳光、生于海拔1000—2300米山坡灌木丛,深山的阳坡,或半阳坡的土壤较湿润的地方,生活在不一样的环境之中。它们是一种庞大的中草药药材。由于现在在药材经济走势这块,依旧对中草药资源下游产品的研发技术薄弱,药品大都以药剂、药片类型进入市场。产品本的附加值不高、经济效益不突出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当地药农使用种药采药奔向小康生活的积极性。所以要对珍稀的药材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尽快研发出合市场需求、能使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深度加工的中药材产品。
飞天蜈蚣七为五加科(Araliaceae)楤木属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的根或根皮,在不同的地方,它的名字也有所不同,又被叫做刺老包根、鹊不踏、白鸟不站等等,其始载于《本草拾遗》。
飞天蜈蚣七在民间主要当做草药使用,它的入药部位是根的外皮、茎的外皮、叶子、幼苗还有果实。其根皮含有大量的齐墩果酸,它已在急,慢性肝炎和中毒性肝损伤在临床使用齐墩果酸片治疗使用;它的嫩芽和芽苞是很好的菜肴,能食用以及做药膳。飞天蜈蚣七作为太白七药,它的入药部位是根或根皮,可以镇痛解热,疏风活血,促进排尿,祛风湿,镇静,安神补脑的效果,春天成长的幼芽可以品尝[2]。在目前,我国对飞天蜈蚣七根部和根皮的部位研究比较集中。
飞天蜈蚣七作为陕南秦巴山区重要药材“太白七药”之一,广泛种植并应用于民间,经查阅了大量文献,就目前对飞天蜈蚣七的研究现状来看,对飞天蜈蚣七的研究大多是多糖提电放费取分离工艺,对生药的研究不多。本论文对飞天蜈蚣七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对飞天蜈蚣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植物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及分布、性状的鉴别,根、茎、叶及粉末的显微的特征以及理化鉴别,含量鉴定等,为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国内外研究进展
本草考证
鹊不踏(《本草纲目》),刺老包根(《草木便方》),鸟不宿,狼牙棒、五龙头(《陕甘宁夏中草药选》),楤木根皮、飞天蜈蚣、刺龙包、百鸟不落、刺椿头、天蜈蚣、丫棚树、刺楸树(《陕西中草药》),山通花根(《四川中药志》),箭当树根(《江西草药》),楤木白皮(《浙江民间草药》),刺老包、鹊不宿(《湛南本草》),刺龙苞(《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黑龙皮(《丽江中草药》),雀不站(《四川常用中草药》),百鸟不站(《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百鸟不栖、千枚针(《浙江民间常用中草药》),刺龙袍、刺椿头(陕西、贵州)。
飞天蜈蚣七的应用活性
飞天蜈蚣七(Aralla chinensis L)别名刺椿头、百鸟不站、檧木等,是太白草药的一种,在秦岭、巴山各县山区,它们分布的比较广泛。它煎汤口服可以治疗急慢性肝炎、糖尿病,也可以捣敷用来治疗风湿性腰腿疼痛、蛇虫咬伤、跌打损伤等等。在中医药学上称其性味涩、微苦、性平、无毒,归肺经、肾经、脾经、胃经四经,具有多种功效:①风湿性腰腿痛:檧木白皮15克。水煎,用黄酒引服,早晚各服一次,连服数天;②肾、膀胱炎:刺椿头30克,马蹄香9克,平车前、玉米须各15克。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③肝硬化腹水:檧木白皮30克,瘦猪肉120克。水炖,服汤食肉;④跌打损伤及无名肿毒:檧木白皮、见血飞各30克,铁棒锤6克,火焰子3克。共研细粉,酒调外敷;⑤外伤,筋骨痛:鲜檧木白皮,捣烂外敷[3]。
飞天蜈蚣七的化学成分
飞天蜈蚣七为五加科(Araliaceae)楤木属植物楤木(Aralia chinensis L.)的根皮或茎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它的资源分布情况做了很多全面的调查,做出了详细的分布图,并对它的色谱分析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及它的医疗功效的初步探究和讨论,并对他的的色谱及它的医疗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对他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查阅许多资料,对飞天蜈蚣七的里面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发现了该植物中很多活性成分,如皂苷类、多糖类、黄酮类、coumarin类等[4]。尤其是茎、根皮及叶中的Oleanolic acid含量较高[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