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白鱼腥草叶片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目录
1 绪论 5
1.1 本草考证 5
1.2 主要化学成分 5
1.3 药理作用 7
1.4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7
1.5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8
1.6 研究意义及内容 9
2 实验 10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10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10
2.3 实验方法 11
2.4 实验步骤 11
2.5 提取总黄酮的工艺流程 12
2.6 定性实验总黄酮的鉴别 12
2.7 鱼腥草总黄酮提取量计算方法 13
2.8 单因素考察 13
2.9 超声波提取总黄酮的正交实验 15
3 实验结果分析 16
3.1 极差分析 16
3.2 验证实验 17
3.3 实验分析 17
4 方法学考察 18
4.1 精密度实验 18
4.2 稳定性实验 18
4.3 重复性实验 19
5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1 绪论
1.1 本草考证
湘白鱼腥草,草本植物,可生活多年。常见于湖南,源自怀化学院,系该学院以其茎部作为培育对象,择优培育繁殖而成。成体可达40cm左右,茎部直立,整个植株鱼腥味浓郁。该植物特点突出,植物体偏低,对培育环境要求不高且产出较稳定,相较于红杆类,湘白类茎叶部分产量略显逊色。鱼腥草的培育范围较广且实用领域颇多,而湘白类鱼腥草不仅可入药也可食用,正常情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况下肉根亩产量可达1吨,茎叶部分亩产量0.2吨。鱼腥草全株可入药,上茎弯有节,纵向分布多条棱,长20到35厘米不等,截面为直径约0.3厘米的椭圆,下茎连须质地较脆且易断折。茎部每节一叶且分布与茎两侧,叶丙成棕黄色,长而细,心形叶片但极皱缩而且卷折,长宽均4厘米左右,叶缘平整且逐渐尖锐。叶面上下颜色不一,上面暗黄偏棕色,下面偏灰。[4]
1.2 主要化学成分
鱼腥草作为中草药呈现出辛、凉等性质,鱼腥味道比较重。其所含成分多样且复杂,除能体现主要药理功效的黄铜类化合物以及挥发油外,还包括维生素、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癸酰乙醛、香叶烯、十碳醛、椰子油、槲皮素3O葡萄糖苷以及有机酸等[5]。在中医药学里,鱼腥草所涉及的病症多与肺部、泌尿等有关,如:肺内郁热、溃疡、长咳不止、身体局部浮肿、泌尿系统感染 等多种疾病。
1.2.1 挥发油成分
挥发油这一重要物质几乎分布于鱼腥草的整个植株内,所占比例接近0.05%。其含有的重要成分都包括甲基正壬酮、香叶烯、十二烷醛和羊脂酸等,带有一定的异味[6]。除此以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蘸菜碱,有一定的刺激性。
对于挥发油而言,可以用来进行提取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分为蒸馏、蒸馏萃取、超声波、回流、溶剂浸提和酶法等,其中蒸馏法又可细分。
1.2.2 黄酮类化合物
在中医药领域,很多植物可以用于中医制药,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就是中药成分之一[13],其中很多种生理活性已经自临床上得到了证明。例如:消除炎症、预防艾滋病、预防癌症、防止机体过敏、抗菌止痛等,并且在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疾病中体现出很大的优势。在鱼腥草中所含有的栎精(槲皮素)、栎素、异槲皮素、瑞诺苷和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等多种物质中,栎精所占比例较大。作为化学物质,其性质呈碱性。作为中药成分,能够起到止咳、化解於痰、稳定降低血压和降血脂等作用,多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物中。
1.2.3 多糖成分
鱼腥草中所含有的糖类成分较多,多为果糖、果胶糖和葡萄糖,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多糖,如6脱氧L甘露糖和五碳醛糖等。其中部分多糖呈现出水溶性,能够有效地消除超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多糖的功能有很多,其中包括预防癌症、防止血管内栓塞、消除过多自由基以免机体过早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护细胞健康并防止细胞恶性增殖等。其中还有较多种类的多糖已用作中药成分内,并在临床治疗上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1.2.4 生物碱成分
鱼腥草植株体内含有较大量而且各种各样的生物碱成分,现代医学技术已发展到较高水平,经过研究发现在鱼腥草中所含有的生物碱成分在体外对人肺癌细胞、卵巢腺癌细胞、黑色素瘤细胞和结肠腺癌细胞等多种癌细胞都具有危害性[9]。曾有试验以携带肺癌细胞的小鼠为实验对象,对该性质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鱼腥草中的生物碱成分有效地遏制了小鼠体内癌细胞的增长。
1.2.5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同样也是鱼腥草中所含有的种类较多的物质[10],其中以咖啡鞣酸(绿原酸)的中药功效最为显著,在中医药学领域的用途也十分广泛。绿色植物在光照充分的条件下进行光呼吸时会产生咖啡鞣酸,系苯丙素了物质,其抗菌的效果尤为显著,并能有效降低机体血压、血脂、控制自由基量提高集体中枢系统兴奋性以及预防种瘤等[11]。
1.3 药理作用
山楂叶黄酮具有遏止血小板防止其凝聚的功效,能够防止血液中发生栓塞、防止心肌梗塞等作用;银杏叶黄酮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避免血压过高、抑制凝血酶作用等,还能够用于辅助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甘草总黄酮、沙棘总黄酮、苦参总黄酮和黄芩茎叶总黄酮等则能够明显的调节心律防止心律失常[14]。
1.4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1.4.1醇提法
在实验室中,用以提纯的溶剂较多。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所选择的提取溶剂以甲醇和乙醇最为常见。
为了提取黄酮苷元,我们最常用的就是浓度在90~95%之间的醇类物质,而提取黄酮苷类则多选用浓度为60%左右的醇类。一般情况下提取三次左右。该法一般又可分为浸渍法、渗漉法、索式提取法或者是加热回流提取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故在具体应用时要视情况而定。比如说葛根总黄酮的提取采用95%的乙醇或者是甲醇冷浸法,该法较回流提取法简便且回收率高[15];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采用60%的乙醇浸提法;陈皮苷的提取采用50%或者是60%的乙醇渗滤法;苦荞麦总黄酮的提取采用75%的乙醇,该法明显优于索式提取法和热提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