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吨非无菌原料药罗红霉素原料车间设计(附件)
目 录
1 引言 1
1.1 设计背景及现实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
1.3 需要解决的问题 3
2 工艺设计说明 4
2.1 罗红霉素简介 4
2.2 工艺反应原理 4
2.3 工艺流程 6
3 工艺计算 10
3.1 物料衡算 10
3.2 原辅材料消耗表 10
3.3 热量衡算 13
4 主要设备计算与选型 23
4.1 工艺设备选型原则 23
4.2 各工段主设备的计算选型 23
5 车间布局设计 28
5.1 设计依据 28
5.2 车间布局原则 29
5.3 车间主设备 29
5.4 车间布置设计 30
6 环保分析 30
6.1 我国环境保护措施 30
6.2 本设计中溶剂回收及三废处理 31
7 安全分析 34
7.1 项目安全的安全隐患 34
7.2 保障劳动安全的措施 34
8 经济分析 34
1 引言
1.1 设计背景及现实意义
专家预测:中国医药市场总值很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快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在我国医药产品中,抗生素一直在市场份额中占据首位,占35%的份额。近年来,随着人体抗药性增强,抗生素药品进行了一次大的更新换代,以克拉红霉素、罗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脂类产品以及一批疗效好、副作用小、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头孢类抗生素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国内,生产罗红霉素原料的企业不少于十家,技术和生产工艺主要来源于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和上海医工院,并多数是从红碱做起,而国外企业多数是从硫氰酸红霉素做起,红碱的价格为硫氰酸红霉素的一倍,因此,国内外罗红霉素的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差异,近年来,一些厂家在技术提高和工艺改进上作出研究,也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是,这些企业罗红霉素成品收率并不理想,平均一般只在80%左右,产品的纯度也不高,与国外企业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加入世贸以来,越来越多国外医药品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医药行业形成巨大冲击。因此国内的罗红霉素生产企业要想守住国内市场,并进入国际市场就必须面对挑战,研究先进工艺,打破技术难题非常迫切[1,2]。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罗红霉素为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 (Erythromycin)的衍生物,自法国RousselUclaf公司研制成功后,工艺不断地改进。国内生产罗红霉素技术相对处于落后,一般收率只在80%左右,产品纯度也不够高,目前罗红霉素的合成工艺由红霉素肟化和醚化二步组成:
图11 罗红霉素图
1.2.1 肟化反应
红霉素肟是罗红霉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合成路线基本都是由硫氰酸红霉素开始,经肟化得到红霉素肟。根据采用不同的肟化剂,现有3种方法合成红霉素肟。
第一种方法:亚硝酸酯作肟化剂,发生肟化反应,得到红霉素肟。但是红霉素在酸性条件下不太稳定,而亚硝酸酯必须在强酸催化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它不适用于红霉素的肟化反应。因此现在基本不用这种方法来合成红霉素肟[3]。
第二种方法:用亚硝酸钠作肟化剂,在亚硝酸氢钠存在下对红霉素进行肟化。但是这个反应较复杂,并且肟化收率偏低[4]。
第三种方法:盐酸羟胺作为肟化剂,反应可以在酸、碱及中性条件下催化进行,但由于红霉素的肟化,酸碱度要求较严格,pH值<6时红霉素不稳定,pH值>7时反应不进行。因此能与盐酸羟胺形成pH值6-7缓冲体系的物质如:硼酸钠、三乙胺、吡啶等均可成为该肟化反应的催化剂。因此,该方法较为可取[7]。
20世纪70年代起,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对红霉素肟合成的研究,但是从公开发表的文献或专利来看。如果反应的原料易得,那么产率就较低,通常不超过80%,如果收率高,比如可以达到98%,那么工艺条件要求就会很高,原料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生产[57]。
1.2.2 醚化反应
醚化反应是用红霉素肟同甲氧基乙氧基氯甲醚(MEMC)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反应大致有两个类型:
①相转移反应:
CH3OCH2CH2OCH2CL (MEMC )
红霉素肟 罗红霉素
相转移催化剂
用相转移反应制备罗红霉素的反应的关键是相转移催化剂的选择,用简单通用的季胺类化合物如:4丁基溴化胺等作为催化剂,收率为75%左右,虽然不高,但反应条件温和易控、操作简单,具备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②无水反应
无水反应的溶剂,可选用丙酮、吡啶甚至甲醇等 ,催化剂可用无水碳酸钠、甲醇钠等弱碱或强碱物质。用丙酮为溶剂,碳酸氢钠为催化剂,由红霉素肟同MEMC反应,收率为90%以上。该工艺收率较高,且原料易得,条件温和,较为可取。
1.3 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罗红霉素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所使用的工艺,罗红霉素成品收率较低,一般在80%左右,产品的纯度也不高。提高产品收率是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难题。
本设计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提高产品收率和纯度,参考国内外文献,分析反应要求,采用合适控制手段,设计最佳方案,以达到较高的产品收率。粗产品产出后,中间产物的处理、精制等后续处理也至关重要,这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纯度。设计出最佳的精制方案,提高产品的纯度。
(2)加强资源回收和利用,化学合成往往需要使用多种、过量的化学原料和有机溶剂。如果不将这些原料和溶剂进行有效回收,则会造成大气污染或废水中的COD浓度增加,而且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采用回收措施可降低原材料的消耗,减少污染的排放。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9388.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