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olmutinib中间体ol2的合成工艺开发(附件)

2021-06-01 22:2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的 本文旨在对Olmutinib专利合成路线第二步进行工艺开发,为确定最佳工艺数据,包括反应温度、配料比、溶剂、试剂纯度和简单有效的后处理方法,以进一步获得收率高且纯度高的产品。方法 本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对多个因素进行筛选,再用极差分析方法确定主要因素,再进一步优化最佳条件。结果 实验表明最佳条件为溶剂乙腈体积当量为8倍、反应温度为98℃、选用工业级三氯氧磷体积当量为5.5倍、搅拌速度为中等、处理温度控制在0-5℃。结论 本文通过对Olmutinib合成第二步进行探索和优化,反应条件和后处理方法得到了优化,不需要使用层析柱,就可达到小几百克规模的目标产物,该方法更易于工业级的放大。关键词 Olmutini, EGFR, 合成工艺, 反应条件
目 录
1 引言 1
1.1 EGFR 1
1.2 EGFRTKIs的研究进展 1
1.3 Olmutinib 2
1.4 Olmutinib的合成路线 2
1.5 影响化学反应的外部因素 4
1.6 研究目的与实验内容 5
2 实验部分 6
2.1 仪器与试剂 7
2.2 实验步骤 8
2.3 反应产率的计算 8
3 结果与讨论 9
3.1 单因素平行试验 9
3.2 正交试验 13
3.3 放大验证实验 16
4 合成产物的检测 16
4.1 薄层色谱 17
4.2 质谱 17
4.3 1HNMR 18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引言
1.1 EGFR
EGFR是近十几年来报道和开发的热点,它隶属于一类特殊的细胞信号受体蛋白。EGFR有三个跨膜区域: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结构域和胞内酪氨酸激酶活性区。EGFR与体内配体结合后,就被激活,导致受体发生磷酸化,引起体内受体相互结合成二聚体,然后激发一些关键的因子激素等,导致活化细胞通路。这些信号的激活传导,会引发肿瘤细胞的大量增殖,结果就是恶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性肿瘤[1,2]。EGFR的过表达在恶性肿瘤的疯狂增殖中起到重要作用,胶质细胞、肺癌、胃癌、胰腺癌等中都有EGFR的过表达。
1.2 EGFRTKIs的研究进展
生长表皮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简称EGFRTKIs。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断肿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细胞通路活化激发的通道,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以EGFR为作用靶点,以抑制剂为方向进行开发。第一代EGFRTKIs为可逆的ATP竞争性拮抗剂,代表药物为吉非替尼和埃罗替尼(结构如图1)。吉非替尼是第一个选择性EGFRTKIs,在2003年通过FDA批准上市,通过抑制受体自身的磷酸化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成长、转移和疯狂增殖,并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临床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埃罗替尼2004年通过FDA的认证,和吉非替尼相似,通过抑制受体磷酸化来抑制肿瘤细胞的顽强生长,埃罗替尼要比吉非替尼耐受性好一些[3,4]。由于两者的选择性差且为可逆抑制剂,因此耐药性和毒副反应也相对严重,服用的患者出现皮疹和腹泻。
第二代EGFRTKIs为不可逆的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双重抑制剂,其代表药物为阿法替尼(结构如图1)[5],该药于2013年被FDA批准上市。它是首个不可逆ErbB家族抑制剂,可作用于整个酪氨酸激酶家族。虽然第二代EGFRTKIs可以不可逆共价得和受体结合,但并未完美得可以解决第一代产生耐药的问题,同样随着剂量的增大,产生腹泻的副作用[6]。
第三代EGFRTKIs同样也是不可逆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其代表药物为Rociletinib和Olmutinib(结构如图1)。两者都对前两代抑制剂产生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而言,报道的副作用发生概率低,偶尔多为皮痒和腹泻[7]。
/
图1 三代EGFRTKIs结构式
1.3 Olmutinib
Olmutinib于2016年批准上市,中文名为奥莫替尼,上海再鼎医药于2015年获得其在中国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权利[8]。Olmutinib是最新一代的EGFRTKIs,对于晚期T790M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明显的抗耐受药效。
Olmutinib的中文名称:N(3((2((4(4哌啶醇胺1基)苯基)氨基)噻吩并[3,2d]嘧啶4基)氧代)苯基)丙烯酰胺;分子式为C26H26N6O2S;相对分子质量为486.59[8]。
1.4 Olmutinib的合成路线
路线一[9,10]以2,4二氯噻吩并[3,2d]嘧啶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在热的K2CO3DMSO中,将2,4二氯噻吩并[3,2d]嘧啶加入,反应温度为50℃,进行选择性的亲核取代,顺利得到二芳基醚,再用异丙醇水进行重结晶。以二甲基乙酰胺和异丙醇为溶剂,反应温度为90℃,三氟乙酸为催化剂,与4(4甲基哌嗪1基)苯胺进行拼接,共两步反应得到Olmutinib。
/
图2 路线一合成途径
路线二[11]以3氨基2噻吩甲酸甲酯和尿素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以DMF为溶剂,将原料3氨基2噻吩甲酸甲酯和尿素关环缩合得到噻吩并[3,2d]嘧啶2,4(1H,3H)二醇,然后用三氯氧磷氯化,得到2,4二氯噻吩并[3,2d]嘧啶,接在在DMF中与3硝基苯酚生成醚类化合物,在三氟乙酸的催化下,与4(4甲基哌嗪1基)苯胺进行拼接。然后用铁粉还原硝基为氨基,最后和丙烯酰氯进行酰胺化,共6步得到Olmutinib。
/
图3 路线二合成途径
路线一以2,4二氯噻吩并[3,2d]嘧啶为原料,虽然合成路线短,而且产物易于提纯,但原料的价格昂贵,试剂不能用于工业化生产,适合实验室克级规模。
路线二以廉价的3氨基2噻吩甲酸甲酯和尿素为原料,虽然合成路径长,但是整个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原料除了4(4甲基哌嗪1基)苯胺较贵之外,其余较为适宜,具备放大至工业级的可能性。
因文献报道的Olmutinib合成途径较少,所以采用路线二作为合成途径,对六步反应条件及反应后处理进行优化,研究出适合工业化生产最佳工艺参数。本论文对路线二第二步噻吩并[3,2d]嘧啶2,4(1H,3H)二醇的三氯氧磷氯化进行优化,以获得收率高且纯度高的产物。
1.5 影响化学反应的外部因素
1.5.1 配料比与反应物的浓度
对于不同的反应类型,配料比和反应物浓度都有一定理论依据。在可逆反应中,随着产物的增加,逆反应的趋势也随之增大,可以采用增加反应物浓度,或者从体系中除去生成物来提高正反应速度,达到增加收率的目的[12]。一方面使原料尤其是价格昂贵的原料尽量转化为产物,另一方面也要尽量抑制副反应的发生[1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67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