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hplc法同时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两种成分的含量

2022-03-09 22:0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实验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含量的方法。利用甲醇-0.1%醋酸钠溶液(冰醇酸存在条件PH3.5)比率为3070为流动相,与对照品进行高效液相检测,并进行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同时对已建立的定量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分别在153~165.2μg/mL,12.08~278.1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9.5%。建立的定量方法实验数据准确度高,而且实验重现性好,便于操作,实时有效,精准度高,可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片含量的测定。
目 录
1 绪论 1
1.1 对乙酰氨基酚的概述 1
1.2 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目的和意义 2
1.2.1 对乙酰氨基酚研究的目的 2
1.2.2 对乙酰氨基酚研究及其意义 3
1.3 对乙酰氨基酚的发展现状 4
1.3.1 药理作用 4
1.3.2 临床研究 4
1.3.3 含量测定 7
1.4 HPLC简介 8
1.5 小结 9
2 实验部分 11
2.1 仪器与试药 11
2.2 制备与实验方法 11
2.2.1 色谱的适用条件 11
2.2.2 溶液的制备及其条件 11
2.2.3 专属性试验 11
2.2.4 对线性关系的考察 12
2.2.5 稳定性试验 13
2.2.6 重复性试验 13
2.2.7 精密度试验 13
2.2.8 回收率试验 14
2.2.9 含量测定 14
3 结果与分析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论
1.1 对乙酰氨基酚的概述
在中世纪时期已知可用的退热类药物有两种,一种是能够被大量用于有机化学合成中的基础物质——水杨酸(柳酸),它的来源主要是从柳树的树皮中获得的。另一种退热物质的来源是能够制造出抗疟疾药物奎宁的金鸡纳树树皮中[]。这两种药物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提炼分离水扬苷和水杨酸的技术才使其发展起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金鸡纳树的生存环境产生了影响,造成金鸡纳树的数量减少,使得退热物质的来源变得单一,从而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必要需求,所以人们逐渐开始寻找其它能够退热的物质。在19世纪80年代科学家经过不断研究,最终研发出了一种名为乙酰苯胺的新型药物,但是因为它的毒性较大,一旦使用剂量过多时,就会有大几率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的发生,故临床上已经禁止使用。1887年,人们通过研究手动合成了非那西丁(乙酰对氨苯乙醚,Phenacetin),其止痛效果非常显著,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但是后来经过长期的科学临床研究表明,非那西丁对肾脏有着不可磨灭的伤害,其毒性大且持续性强,可直接导致胃癌的发生,而且对视网膜也有着巨大伤害,后来陆续被各地弃用[]。1873年,Harmon Northrop Morse通过化学实验(硝基酚和冰醋酸锡催化反应下)首次合成了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之后的二十年之中对乙酰氨基酚并没有走上医学的道路。1893年,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在一部分食用了非那西丁药物的患者之中,其尿液里含有乙酰氨基酚,并且会浓缩成带有乳白色、略有苦味的小晶体[]。1899年,有科学家发现对乙酰氨基酚是乙酰苯胺的代谢产物,但是令人可惜的是这项重要的实验结果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
1946年美国止痛与镇静剂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Analgesic and Sedative Drugs)为了军事和医疗条件的更新换代,决定给纽约市卫生局拨款用于研究止痛剂。伯纳德・布罗迪和朱利叶斯・爱梭罗德这两位科学家摸索并逐步展开研究,主要方向大致为大多数退热剂能够产生副作用的原因,后来逐步检验出一种多次重复出现的现象,最后此现象被称作高铁血红蛋白症。伯纳德和爱梭罗德在研究两年后最终得出乙酰苯胺代谢产物能够对乙酰氨基酚产生退热作用,并且令人欣喜的是其没有明显毒副作用,所以,他们建议以对乙酰氨基酚替代退热冰,让其在医疗技术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55年对乙酰氨基酚在美国正式上市,商品名为泰诺(Tylenol)。
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是一种苯胺类的药物,它的特点减缓中枢神经的新陈代谢,通过加速乙酰苯胺(Acetanilide)和非那西丁(phenacetin)而产生生物医药方面称为的对乙酰氨基酚。依据此类现象所做了一个实验目的较强的实验,就镇痛的强弱对比度而言,完胜阿司匹林;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存在的性质,在抗风湿方面处于下风;再来解释一下是否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有无明显影响,通过反复勘察实验,确定了对其并无明显影响[,]。因此实验目的的明确让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相信,对乙酰氨基酸的作用就是镇痛,且只对常规镇痛有作用。从多方面可以得知,越来越多的人对乙酰氨基酚的疗效存在普遍好的认识,早已经逐渐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人们追求舒适与安逸的不二首选。在大量推广的今天,价格似乎只要合理,就不会出现在人们的纠纷当中,换之而来的是医患人员对该临床投入的安认识和需求。因此,安全早都已经根深蒂固于医患人员的认知当中,但在国内,生产鱼龙混杂,来源的不明确、方法的缺失,检测的适可而止都是潜在的危险。近几年来,大部分药物在质检中时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不合格性。生物医药的利用程度也会对其效果有一定影响,厂家的不同也会使其在研制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流失,甚至于相同剂量不同厂家的药物被人体吸收的程度也不同。利用度上也不完全相同。药物吸收率不同给了医患人员更多的选择;当然同时也给了处心积虑的人危害社会的空子,也会有手续不全的厂家生产的无批号的产品来以次充好,虽说用量相同,但是对人体的危害大于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因此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家庭的常备药物,其药品质量的检验工作至关重要。
1.2 研究对乙酰氨基酚目的和意义
1.2.1 对乙酰氨基酚研究的目的
感冒症状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换季时多见,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四肢无力、鼻塞、咽痛、周身酸困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后期逐渐发展为传染性强的一种会发生变异的流感病菌,长此以往会导致流行性感冒的产生。这时,环氧化酶是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片被缓解的,读取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数据,以此来抑制或推迟前列腺素的组成。使得血管扩张、释放汗液来解热,再者,通过对前列腺素等的控效,提高痛阈起到镇痛效果也是可以检验该类药效,但只属于镇痛药的一种,称为外周性镇痛。由临床的多次验证可以看出,该药可以很好的抑制人的体温上升,也就流感所引起的风寒湿热。对中度疼痛也有很好的缓解效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6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