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区柴胡果实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目 录
1绪论 1
1.1柴胡概述 1
1.2柴胡的药理作用 1
1.2.1解热作用 1
1.2.2抗病毒、抗炎作用 2
1.2.3保肝作用 2
1.3柴胡的分布 2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3
2实验部分 4
2.1实验仪器与材料 4
2.1.1仪器与试剂 4
2.1.2实验材料 4
2.2实验内容及研究方法 4
2.2.1外观性状鉴别 4
2.2.2横切面显微性状鉴别 5
2.2.3石蜡切片方法 5
2.3实验结果与讨论 7
2.3.1柴胡种子长、宽比较 7
2.3.2柴胡果实形态、颜色差异比较 7
2.3.3柴胡果实横切面显微性状鉴别比较 10
2.4结果分析 14
2.4.1性状鉴定结果分析 14
2.4.2显微鉴定结果分析 15
3结论 16
4讨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1 绪论
1.1柴胡概述
柴胡(Bupleurum)属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于伞形科(Apiaceae)柴胡属(Bupleurum L.)植物,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中药材。在2015年,中国药典所收录的柴胡主要为柴胡(北柴胡)B.chinese DC.和狭叶柴胡(南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这两类可以作为柴胡的正基源药材[1]。根据我国相关资料的统计,柴胡在我国所具有的种类主要有 36 种 17 变种 7 变型[2]。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和研究,柴胡的药用价值得到了大力开发,其显著的疗效使得柴胡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柴胡的市场需求逐年旺盛,导致药农大规模种植柴胡,然而药农在柴胡的采挖及播种时,无法准确区分柴胡种类,造成药用柴胡品种混乱的后果[3]。且不同物种不同产地的柴胡在其疗效及用法方面皆有差异,若使用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中药材的生产而言,种子是其起始,在中药材的栽培中,只有确保种源的正确性,才可以使中药材的临床应用具备安全性[4]。伞形科植物的果实结构是分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受到分类学工作者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对柴胡种源问题进行系统鉴别[5]。本文分析了不同产区柴胡果实外观性状和显微结构的差异,旨在为柴胡属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一种可靠的依据。
1.2柴胡的药理作用
1.2.1解热作用
柴胡,味苦、微辛。在相关书籍中,该药材被记载为退热、清气的必备良药。其主要为驱散邵阳之邪,半表半里,所具有的功效为解热。根据相关研究,在人工发热的家兔身上运用一定剂量的柴胡汤,可以有效的解热,其有效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及皂苷类[6]。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作用、且毒性较小,可以有效的治疗因内伤及外感所造成的高热,且具备极其稳定的解热效果,不会出现反弹,对孕妇及儿童也较为适用[7] 。这是市面上所具有的大部分退烧药所无法相比的。因此,柴胡注射液大多应用于各类感冒及发热的症状。
1.2.2抗病毒、抗炎作用
柴胡中所具备的有效成分为皂苷,可以较好的发挥抗炎效果,且可以有效的抑制相关酶活性。导致能量、水盐代谢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发挥抗病毒效果[8]。因此,柴胡所具备的作用主要是对病毒性的流感及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的治疗。在临床上,柴胡一般被用作中药处方来治疗疾病,如小柴胡汤。其功效主要是调和邵阳,减轻胃部不良反应,增强体质,祛除病邪,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炎症,包括胸膜炎、肾炎和胃炎等。
1.2.3保肝作用
对于机体而言,肝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承担着较多重要任务。柴胡皂苷对肝具有较多的活性,如抗肝损伤、避免产生脂肪肝等等[9]。它可以对肝脏加以保护,降低相应的不良反应,促使巨细胞出现活性,加快干扰素及抗体的形成,加快生成蛋白质,提高肝糖原的数量,促使肝脏细胞的再生。柴胡还对急性缺血性肝脏损伤也有保护作用。有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小鼠实验,发现柴胡可以降低血清转氨酶、保护肝功能、抑制肝损伤。因此,研究人员认为柴胡对肝细胞凋亡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10,11]。
1.3柴胡的分布
表1.1 不同种类柴胡分布情况
种类
分布
北柴胡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河南、湖南、湖北、陕西、江苏、江西等
烟台柴胡
山东、陕西、辽宁、吉林等
南柴胡
东北、西北、华北、华东、河南、陕西、甘肃、黑龙江大兴安岭、内蒙等
小叶黑柴胡
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陕西、山西、黑龙江、辽宁等
黑柴胡
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等
长白柴胡
主产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
银州柴胡
宁夏、甘肃、内蒙古、陕西
锥叶柴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6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