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银颗粒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附件)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2
1.3研究意义 3
2 消银颗粒研究概况
2.1消银颗粒的组成 4
2.2组方原则 4
2.3单味药研究 4
2.2消银颗粒的药理作用 7
2.2.1具有促进组织增生的作用 7
2.2.2具有抗过敏作用 7
2.2.3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7
2.2.4具有抗炎作用 7
3 实验研究
3.1实验材料 8
3.1.1仪器和试剂 8
3.1.2实验动物 8
3.2实验方法 8
3.2.1小鼠耳肿胀法 8
3.2.2小鼠足趾肿胀法 9
3.3 结果 10
3.4 讨论 10
总结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卓越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与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给中药的振兴、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机遇。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希望,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业,中医药必将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将显示出广阔前景,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于银屑病[1]中医称谓,清代祁坤《外科大成》首次出现“白疮”一词,清以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1世纪生命科学的蓬勃发展与人们崇尚回归自然的热潮,给中药的振兴、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机遇。中药产业是我国医药产业的希望,是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业,中医药必将再次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将显示出广阔前景,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于银屑病[1]中医称谓,清代祁坤《外科大成》首次出现“白疮”一词,清以前文献中与白花症状特征类似的病名有“干癣”、“风癖”、“白壳疮”、“蛇風”等,很多文献中又称之为“干癣”、“松皮癣”、“白壳疮”、“蛇虱”等。中医认为银屑病的病因病机[2]为风寒或风热侵袭肌肤,致营卫失和,蕴结不散而发;恣食辛辣肥甘,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湿热蕴积,阻于肌表而发;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血虚风噪,肌肤失养;病久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肌表;情志不遂,肝郁化火,不能疏泄,蕴阻肌肤;病机不外血热,血瘀,血燥,且血热贯穿于发病的始终。
关于“银屑病”的治疗[3],传统治疗分为外治疗法和内治疗法。外治疗法,古代医家常用药有雄黄、雌黄、轻粉、巴豆、水银、斑蝥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和黄连、黄柏等较为温和的清热解毒药物。水银、轻粉成分中含汞,《神农本草经》中提到汞能治疗疥疮、痔漏、白秃、拖疡,能杀虱堕胎,对顽固性皮肤病有治疗作用。水银、轻粉、雄黄、雌黄、巴豆、斑蝥皆有毒性,这些药物用于白庀的治疗时,应注意其毒副作用。白庀的治疗忌刺激,尤其是进行期或红皮病型,上述药物刺激性过强,可能会引起病情加重,宜慎用。而其治疗机制则有待进一步研究。外治疗法治标不治本,因此要与内治法相互结合,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传统内治法主要用清热凉血药和疏风止痒药,如地黄、玄参、苦参、防风等;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现有的方剂中,消银颗粒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临床用药一般会选择消银颗粒。
消银颗粒具有清热凉血、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作用,适用于邪郁化热、热伏营血而生风化燥所致的白疕(即银屑病),亦可用于病久或反复发作、阴血耗损而生风化燥所致的白疕,血热者临床表现为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夏季瘙痒加重,便干溲赤,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血虚者临床表现为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甚,伴有头晕眼花,苔薄舌淡,脉濡细。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银屑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病机理不清、容易复发的常见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据不完全统计,在西方国家发病率高达2%,仅美国就有400万人。据我国1984年银屑病流调协作组调查,患病率为0.2%~0.5%,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患病人数可达2600~6500万。目前对银屑病尚无根治方法,其不仅常反复发作,致使患者多次求医,亦可累及其他系统,或导致残疾,如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从而给患者带来许多精神和社会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银屑病的治疗极为棘手。目前该病常用的有效疗法有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光动力学疗法等[4] ,但长期临床使用观察,上述方法虽疗效率较高,但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以整体为主,认为银屑病的基本病机以血虚、血热、血瘀为主。临床多项病例观察消银颗粒对银屑病等皮肤病的治疗安全有效,可减少复发,并且费用也抵。
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较多,如:UVB光疗法、补骨脂素加UVA疗法PUVA、甲氨喋呤、维甲酸类药物及环孢素类等 。每一种疗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也都有各自的副作用。银屑病的治疗往往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所以寻找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格外重要。中药治疗银屑病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寻常型银屑病属中医“白庀”范畴,证属血热风燥或血瘀风燥。且血热加之外感、内伤、饮食失节等诸多因素导致血热积于肌肤而成,血热内蕴、日久化毒、鼓动生风,热毒入营、损伤营血或营血不足,导致血燥、血瘀,血瘀内停而风燥愈烈,故寻常型银屑病多为血热、血瘀及风燥证为主。因此,本病治疗原则以清热凉血、活血祛风、养血润肤为主。消银颗粒方中苦参、白藓皮、金钱草、车前草、生地均可清热燥湿;黄芩、黄柏、公英共同发挥清热解毒作用;丹参、红花、紫草、三棱、莪术可以活血、养血、行气;菊花能疏风通热;乌梅能敛肺清心;土茯苓、蜂房可以祛风润肤;甘草可以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以上药味共奏清热凉血、活血祛风、养血润肤之功效。
祖国传统中医药对治疗银屑病有着悠久历史及丰富的经验,且有极佳的疗效。近十余年来有诸多较有价值的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报道见于报端及书刊。根据临床应用需要,研制一种疗效较高、副作用小、服用及使用方便的中成药制剂促使我们在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基础上开展了消银颗粒治疗银屑病的研制和应用。
1.3研究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3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