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四种不同产地灯盏细辛的质量比较研究(附件)

2021-01-07 16: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文采用冷浸法和热浸法测定四种不同产地灯盏细辛的浸出物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四个产地的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含量;通过高温灼烧法测定四个产地灯盏细辛的总灰分。实验结果显示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四个产地灯盏细辛含水量分别为7.90%、8.04%、7.50%、6.98%,四川产地最高,云南产地次之,贵州产地再次之,湖北产地最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四个产地灯盏细辛冷浸物含量分别为10.538%、10.287%、10.539%、10.561%,湖北产地最高,贵州产地次之,云南产地再次之,四川产地最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四个产地灯盏细辛热浸物含量分别为10.330%、10.290%、10.546%、10.564%,湖北产地最高,贵州产地次之,云南产地再次之,四川产地最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含量分别为1.41%、1.54%、1.56%、1.35%,由此可见贵州灯盏细辛中野黄芩苷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四川,再次是云南,最后是湖北;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四个产地灯盏细辛总灰分含量分别为12.974%、13.460%、13.357%、14.227%,湖北产地最高,四川产地次之,贵州产地再次之,云南产地最低。结果表明各地药材均符合药典规定,但各项指标存在一定差异,根据灯盏细辛的浸出物和野黄芩苷的含量大小综合评价,湖北灯盏细辛的质量最好,其次是贵州,再次是云南,最后是四川。目 录
1 绪论
1.1 文献研究 1
1.2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1
1.2.1黄酮及黄酮苷类 1
1.2.2挥发油类化合物 2
1.2.3酚酸类化合物 2
1.3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2
1.3.1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2
1.3.2抗氧化作用 2
1.3.3保护视神经 3
1.3.4改善心、脑缺血作用 3
1.3.5扩张血管 3
1.3.6改善微循环 3
1.4临床应用现状 3
1.4.1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4
1.4.2治疗肾病 4
1.4.3治疗心脑血管病 4
1.5小结 5
2实验部分
2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3.3保护视神经 3
1.3.4改善心、脑缺血作用 3
1.3.5扩张血管 3
1.3.6改善微循环 3
1.4临床应用现状 3
1.4.1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4
1.4.2治疗肾病 4
1.4.3治疗心脑血管病 4
1.5小结 5
2实验部分
2.1 材料与方法 6
2.1.1 仪器 6
2.1.2试药 6
2.2 方法与结果 6
2.2.1 水分测定 6
2.2.2 浸出物含量测定 7
2.2.3 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9
2.2.4 总灰分含量测定 11
2.3 讨论 12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8
1 绪论
1.1 文献研究
灯盏细辛又名灯盏花,为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 )Hand. Mazz.的全草。据文献记载,灯盏细辛原植物均定名为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 Mazz.。E.breviscapus被认为属于紫菀属,定名为Aster breviscapus。1936年订名为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 Mazz,确认为飞蓬属[1]。1973年发现其二个变种[2]: Erigeron breviscapusvar. alboradiatus Ling & Y. L. Chen和Erigeron breviscapusvar. tibeticus Ling & Y. L. Chen。灯盏细辛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国外尚未见有分布的报道。性味“甘、温”;“辛、微温”,具有散寒解表,活血舒筋,止痛消积的功效[3]。据文献记载,收载本品的最早文献[4]是明代学者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该书将其载入书中时以灯盏花之名,该书对其性味和功效作了相应的记载。该书云:“味苦、辛,性温。小儿脓耳,捣汁滴入耳内;左瘫右痪,风湿疼痛,水煎点水酒服。”
灯盏细辛的现代研究多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作用等方面。《中国民族药志》(第二卷)[5]首次对灯盏细辛的现代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该书对灯盏细辛的植物形态、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化学成分、药理和临床应用做了详细的记载。此外,《中华本草》也详细的记载了灯盏细辛的现代研究概况[6]。
1.2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7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开始对灯盏细辛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目前从灯盏细辛中已分离鉴定出黄酮类、咖啡酸酯类、酚酸类、吡喃酮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挥发油、焦性儿茶酚、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7]。
1.2.1黄酮及黄酮苷类
杨文宇等[8]采用HPLC法研究发现,灯盏细辛中含有灯盏乙素;谭钦刚等[9]以灯盏乙素为指标,采用HPLC法研究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中灯盏乙素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样品中灯盏乙素的含量在0.72%~2.95%之间,平均含量1.40%,说明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质量基本一致,以弥勒县的质量相对较高;张卫东[10]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灯盏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对化合物结构鉴定表明含有焦袂康酸βD吡喃葡萄糖苷(Ⅲ)、6甲氧基香豆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7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七叶树苷(Ⅵ)。
1.2.2挥发油类化合物
赵勇等[11]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云南市场的灯盏细辛地上部分挥发油进行研究,通过INCOS数据检索,对照标准谱图[12],鉴定出67个成分,占总挥发油的56.81%。
1.2.3酚酸类化合物
孙汉董院士等[13]对灯盏细辛化学成分系统研究,首次发现灯盏细辛中含酚酸类化合物(奎宁酸的系列和咖啡酰基酯衍生物),包括绿原酸、灯盏乙素、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1,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等。研究发现,它们对ADP诱导大鼠的血小板聚集、体外肝组织匀浆脂质过氧化生成等方面表现出的生物活性与灯盏乙素相当[14];董媛等[15]采用HPLC法研究灯盏细辛中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飞蓬酯乙4种酚酸类有效成分的含量;张卫东[10]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灯盏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结构鉴定表明含有咖啡酸(Ⅰ),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Ⅱ);另外[16],采用硅胶柱层析法从灯盏细辛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酚酸类化合物5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Ⅰ)和4O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Ⅱ)。
1.3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1.3.1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
吴毅彦等[17]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给药前、后三组血药浓度变化趋势及血小板聚集情况,研究灯盏乙素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灯盏乙素明显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血药浓度与药效存在一定的关系;王影等[18]从抗凝机制方面研究灯盏花素的抗凝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具有抗凝血作用;陈鹏等[19]采用电刺激造动脉血栓模型来评价灯盏乙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灯盏乙素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具有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关系密切。
1.3.2抗氧化作用
崔琳等[20]研究灯盏乙素对H2O2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灯盏乙素能抑制H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39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