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黄中大黄多糖的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研究(附件)

2021-01-07 16:0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从掌叶大黄中提取多糖,测定含量并对其降血糖作用进行研究。运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大黄多糖。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以硫酸-苯酚显色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为490nm;观察掌叶大黄多糖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小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采用四氧嘧啶及肾上腺素制备高血糖小鼠模型, 大黄多糖连续灌胃10d后, 测定各组小鼠血糖或胰岛素。大黄中有6.54%的含量为大黄多糖,有98.8%的平均回收率,RSD = 0.73%(n=6);大黄多糖对四氧嘧啶及肾上腺素高血糖模型小鼠均有抑制作用, 对正常小鼠血糖也有降低作用,同时可以提高四氧嘧啶模型小鼠血清胰岛素含量。实验中所用的提取工艺简便可行,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准确;大黄中的大黄多糖有显著的降糖作用。 目录
1 引言 1
1.1 背景 1
1.2 性状 1
1.3成分 2
1.4 药理作用 2
1.4.1 降血糖作用 2
1.4.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3
1.4.3抗衰老作用 4
1.4.4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4
1.4.5 结论 4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仪器、试剂、药品及实验动物 6
2.1.1 仪器 6
2.1.2 试剂 6
2.1.3 药品 6
2.1.4 实验动物 6
2.2 大黄多糖的提取 7
2.3 苯酚硫酸法定量分析 7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7
2.3.2 样品的含量测定 9
2.4 效能指标的认证 9
2.4.1 精密度试验 9
2.4.2 重复性试验 10
2.4.3 稳定性试验 10
2.4.4 加样回收试验 11
2.4.5 结论 11
2.5 小白鼠降糖实验 12
2.5.1 方法与结果 12
2.5.2 结论 14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6
1引言
1.1 背景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4.3 稳定性试验 10
2.4.4 加样回收试验 11
2.4.5 结论 11
2.5 小白鼠降糖实验 12
2.5.1 方法与结果 12
2.5.2 结论 14
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6
1引言
1.1 背景
大黄是中药中常用的一味中药, 大黄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 、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一直以来大黄在方剂中的使用就很广泛,如《伤寒论》中的承气汤、麻子仁丸,《金贵要略》中的大黄牡丹汤、泻心汤,《千金方》中的温脾汤等中均有应用在现有的国家标准复方中,含有大黄的已经达到了很多种。传统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成分为蒽醌类如番泻苷、大黄素和大黄酸等。现如今世界著名的药材品种之一就是大黄,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我国中医学发现中药大黄不仅具有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泄湿热、攻瘀滞、退黄疸等有效作用,在痢疾、肝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1]。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肿瘤、抗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等,其机理与大黄根和根茎富含多糖有关。近年来大黄中的大黄多糖是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重要有效成分,近几年来,作为大黄中重要组成成分的大黄多糖,它的诸多功效相继被发掘出来,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次实验用水提醇沉法从掌叶大黄中提取大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比色法对大黄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大黄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进行研究[2]。现如今大黄多糖作为免疫调节剂已经被应用或逐渐会应用于临床上,由于多糖类化合物具有的独特功能以及很低的毒性在肿瘤的治疗和预防上要优于其它的化合物,因此在药品或保健食品的应用中多糖将会有广阔前景[3]。本论文主要在研究利用苯酚硫酸法对大黄中大黄多糖的含量测定并对大黄多糖的降血糖作用进行研究,这将会为开发利用大黄多糖这一组分开辟一条宽广的道路,与此同时也为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的研究提供思路[4]。
1.2 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5]。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图1.1 大黄药材(块状药材) 图1.2 大黄药材(块状药材,横切面图)
1.3 成分
大黄中的成分有蒽醌甙、双蒽酮甙及大黄多糖都具有具有致泻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多糖,其泻下作用较其相应甙元作用为强.蒽醌甙有:大黄酚1葡萄糖甙(Chrysophanol1monoglucoside)或大黄酚甙(Chrysophaein)、大黄素6葡萄糖甙(Emodin 6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甙(Aloeemodin8monogluc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甙(Physcionmonoglucoside)、大黄酸8葡萄糖甙(Rhein8monoglucoside);掌叶大黄中还含有大黄素双葡萄糖甙(Emodindiglucosi de)、芦荟大黄素双葡萄糖甙(Aloeemodindiglucosi de)、大黄酚双葡萄糖甙(Chrysophanoldiglucoside)[6]。 双蒽酮甙有番泻甙A、B、C、D、E、F(Sennoside A、B、C、D、E、F).大黄的致泻效力与其中的结合性大黄酸含量成正比,游离的蒽醌类成分无致泻作用.番泻甙的泻下作用较蒽醌甙为强,但含量则远较后者为少,本文主要研究大黄多糖的含量测定及药理作用。
1.4 药理作用
大黄多糖具有降血糖作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抗衰老作用、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等。
1.4.1 降血糖作用
目前经研究表明大黄多糖能明显的降低血糖及提高血清胰岛素水平,而近些年来发现糖尿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症,尤其是中老年人, 现在它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蒋滢等对大黄多糖的功能进行研究中用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模型, 结果表明正常小鼠使用大黄多糖后具有降糖作用;并且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升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大黄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和对糖尿病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与甲苯磺丁脲没有明显差别[7]。李道中在小鼠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中,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掌叶大黄多糖具有显著的降糖作用[8]。戴英等研究了大黄中多糖对糖尿病小鼠的血清脂质等几项指标的作用,结果表明,大黄多糖能够降低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和升高血清中HDL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且还能降低胰腺组织中的多胺水平等作用,提示大黄中的多糖还能够改善血脂状况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3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