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与不同比例干姜配伍对其生物碱煎出量的影响(附件)
Key words:lateral root;Dried ginger;alkaloids目 录
1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2国内外发展状况 2
2.1国内研究现状 2
2.2国外研究现状 2
2.3附子的药理药效研究 2
2.3.1强心 2
2.3.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3
2.3.3抗心律失常 3
2.3.4局部麻醉 3
2.3.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
2.3.6对肾功能的影响作用 4
2.4干姜的药理药效研究 4
2.4.1抗血栓 4
2.4.2抗病原微生物 4
2.4.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4
2.4.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
2.5附子与干姜配伍的药效学研究 5
2.6附子和干姜的化学成分 5
2.7附子的炮制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6
2.8附子应用毒性控制 6
2.9附子配伍的减毒增效 6
2.10基源研究 7
2.11组方研究 7
3 附子配伍干姜的实验研究 8
3.1实验方法 8
3.1.1实验材料和仪器 8
3.1.2附子总生物碱溶液的制备 8
3.1.3精密度实验 10
3.1.4稳定性实验 10
3.1.5重复性实验 11
3.1.6加样回收率实验 11
3.2附子酯型生物碱溶液的制备 12
3.2.1精密度实验 14
3.2.2稳定性实验 15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2.3重复性实验 15
3.2.4加样回收率实验 16
4 结论 18
4.1实验结果 18
4.2附子配伍不同比例干姜的发展前景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绪 论
1.1选题背景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味辛、甘,大热。首记录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下品,是四川产的道地药材之一,主产于江油市。被誉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补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药,同时附子的毒性很大,附子气味俱厚,走而不守,“火性迅速,无处不到”。附子是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峻药和猛药,因其能起沉疴,拯垂危而受到古今多名医的推崇。炮制和久煎是临床中所用减毒的方法,根据毒性下降,药理活性也会下降,而通过药物合理配伍使用,不仅能够达到减毒效果,而且还有协同增效效果。因此研究附子减毒配伍规律及其机制,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乃至扩大其应用范围、指导附子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干姜是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干姜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姜稀、还有姜醇、姜稀酮等;辣味成分有姜辣素、姜稀酮、姜酮、姜酚等。干姜与附子的配伍古而有之,中医学认为干姜温中散寒,以其大辛而散毒。在与附子共煎环节,其石油醚提取物和氯仿提取物有减少煎液中乌头碱含量的作用,并减少其生物毒性。乙酸乙酯提取物并不减少煎液中乌头碱的溶出,但却能在体内发挥拮抗乌头碱心脏毒性作用;水溶性组分能增加附子中乌头碱类的溶出,并增强附子的毒性[1]。干姜辛温,《本草求真》中谓: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用,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从药性配伍方面阐释了“附子无姜不热”的道理[2]。
1.2选题意义
附子和干姜都是温里药,附子辛热有毒,功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辛热无毒,功能回阳通脉,温中散寒,温肺化饮。两药相和,不但回阳救逆力强,而且温中散寒效佳,主治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乌头碱是附子的主要化学成份之一,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有较强的心脏毒性。本实验以生物碱为指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通过比较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乌头碱煎出量的变化,考察两药配伍对有效成份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附子与干姜配伍后药效增强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为发掘中医方剂配伍科学内涵提供参考[3]。2国内外发展状况
2.1国内研究现状
中医药理论博大精深,中药的组方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理法将治疗某种病症的的不同性能和功效的药物有机组合起来的过程,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4]。比如,附子配伍干姜首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代表方剂为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附子、干姜是温阳祛寒最常用的药对,历代文献所载含有这一药对的方剂较多,仅是《方剂大辞典》中就收录1563首附子、干姜药对的方剂,附子、干姜比例从1:1至5:3不等,配伍地位也有君臣佐使不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研究方法的引入和高新技术手段的使用,将会更大地体现中药及其组方的配伍特点及内在规律,将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推动中药更广泛地走向世界。
2.2国外研究现状
80年代以来,国外广泛采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试验,然后分别以附子单提取物、附子与干姜的混合液形式存在,来了解配伍药对中附子中的生物碱的相互作用,从而为中药药对学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试验表明附子与其他药材提取液混合配伍和单味给药相比,以附子与干姜混合最为明显[5]。
2.3附子的药理药效研究
2.3.1强心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心肌耗氧量。附子煎液口服后,动物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对离体蟾蜍心脏的研究表明,生附子乙醇提取物较制附子提取物表现出更强的强心作用,使离体心脏收缩幅度明显增加,在低钙状态下尤为明显。静脉滴注戊巴比妥那,或用N2饱和的灌流液灌注,均可形成急性试验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去甲乌药碱可使衰竭心脏收缩幅度恢复正常。麻醉犬和豚鼠静脉滴注去甲乌药碱,每分钟2ug/kg,可使收缩期左心室内压力(LVP)分别上升12%和58%,左心室内压力上升的最大速率(dp/dtmax)分别达73%和26%。由此可见,附子及其所含生物碱对离体和在体心脏,正常和衰竭心脏,均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目前研究认为,附子中生物碱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去甲乌药碱、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也有强心作用。乌头碱正性肌力作用与其使心肌钠通道在静息电位时持续开放,促进心肌钙离子通道开放有关。而去甲乌药碱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6]。
2.3.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生附子、制附子对微循环障碍状态下的毛细血管有扩张作用,血液流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能增加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改善毛细血管的充盈状况,促使微循环障碍逐渐消除和功能恢复。附子注射液或去甲乌药碱静脉注射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均可使麻醉犬心排出量、冠状动脉血流量、脑血流量及股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管阻力降低,此作用可被心得安所阻滞[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4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