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白鲜不同部位化学组分积累动态研究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绪论3
1 材料与方法3
1.1野生白鲜资源分布情况调查3
1.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3
1.3 仪器和试药3
1.4试验方法3
1.4.1 色谱条件3
1.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
1.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
1.4.4 线性关系考察3
1.4.5 精密度试验4
1.4.6 稳定性试验4
1.4.7 重复性试验4
1.4.8 回收率试验4
1.4.9 样品测定4
1.5 数据处理4
2 结果与分析4
2.1 野生白鲜资源分布状况4
2.2 白鲜黄柏酮、梣酮HPLC图4
2.3 线性关系考察5
2.4 精密度试验5
2.5 稳定性试验5
2.6 重复性试验5
2.7 回收率试验5
2.8 样品测定5
2.8.1白鲜叶中化学组分积累动态5
2.8.2白鲜茎中化学组分积累动态5
2.8.3白鲜根皮中化学组分积累动态6
2.8.4白鲜木心中化学组分积累动态6
3 讨论6
3.1 白鲜资源分布及其质量评价6
3.2 白鲜植株中黄柏酮、梣酮的分布规律7
3.3 白鲜植株中黄柏酮、梣酮的累积规律7
致谢7
参考文献8
Abstract9
引言
野生白鲜不同部位化学组分积累动态研究
学生 余史丹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野生白鲜各部位中主要化学组分黄柏酮、梣酮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ypersil ODS(4.6 mm×250 mm,5 µm)为固定相,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 nm,流速0.8 mLmin1,柱温25 ℃。结果:在展叶期白鲜地上部位的黄柏酮、梣酮含量最高,叶中的黄柏酮、梣酮含量分别为8.14 mgg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0.33 mgg1,茎中的黄柏酮、梣酮含量分别为7.31 mgg1,0.30 mgg1,之后逐渐降低;从春到秋,根皮中的黄柏酮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梣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均在开花期含量达到最高,为57.32 mgg1,7.75 mgg1;木心中的黄柏酮含量在展叶期达到30.51 mgg1,之后逐渐降低,在果实成熟期略有上升,梣酮含量变化不大。结论:处于开花期的白鲜根皮中黄柏酮、梣酮含量最高。
[关键词]:野生白鲜;生育期;不同部位;化学组分
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为芸香科白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该属全世界约有5种,中国植物志记载1种[1]—白鲜,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陕西、甘肃及内蒙。江苏植物志中对其也有记载,白鲜产各地,苏北较多,生于山坡丛林中。白鲜主产于辽宁、江苏、河北和四川等地,干燥根皮称白鲜皮,是常用中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以及解毒等功效,用以治疗黄水淋漓、湿疹、风湿热痹、疥癣疮癞、黄疸尿赤等症[2]。白鲜皮主要含有白鲜碱、黄柏酮和梣酮[35]等成分。其中,梣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癌活性、保肝、拒食等作用[6],黄柏酮具有降低血糖、抗癌等活性[78],白鲜碱具有抗菌消炎等作用[910] 。白鲜传统上以根皮入药,但有研究发现白鲜木心与根皮HPLC指纹图谱的吻合程度较高,化学组分相似,且含量均达中国药典标准,白鲜可不去木心入药[11],因此猜测白鲜其他部位也可能含有可供药用的化学组分。目前国内外有关白鲜不同部位化学组分积累动态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生育期野生白鲜不同部位中黄柏酮和梣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探究野生白鲜不同部位化学组分的累积规律,分析各部位在不同生育期化学组分含量的高低,为综合利用白鲜资源以及明确其最佳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野生白鲜资源分布情况调查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野生白鲜资源调查。在文献资料调研分析基础上,确定南京江宁区青龙山为典型调查样地。调查测定工作于2014年3月进行,样地地理位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Magellan)现场测定,温度、降水量采用当地气象资料。
1.2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野生白鲜样品采集于南京江宁区青龙山,采用随机取样法,从2014年3月开始,依次在幼苗期(20140321)、展叶期(20140404)、开花期(20140418)、果实成熟期(20140511)和枯萎期(20140914)进行采样。样品经大学王康才教授鉴定为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鲜品采回后烘箱内室温烘干至恒重,粉碎,装入封口袋中密封备用。
1.3 仪器和试药
美国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KH5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S124S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
色谱级甲醇(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梣酮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黄柏酮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 试验方法
1.4.1 色谱条件 Hypersil ODS 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0.8 mLmin1,进样量15 μL,柱温25 ℃,检测波长236 nm。
1.4.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梣酮6 mg,加甲醇溶解,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配成梣酮为0.6 mgmL1的对照品溶液;精密量取0.6 mgmL1的梣酮0.5 mL,精密称取10 mg的黄柏酮,加甲醇溶解,定容于10 mL容量瓶中,配成梣酮为0.03 mgmL1,黄柏酮为1 mgmL1的混合对照品溶液。
1.4.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照文献[2]的方法,精密称取白鲜样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4 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 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续滤液过0.45 μm微孔滤膜,作为供试品溶液。
1.4.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梣酮、黄柏酮混合对照品溶液6、9、12、15、20 μL,精密吸取梣酮对照品溶液3、5、7、9、12、15、20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重复进样3次,测定峰面积值。以峰面积为横坐标(X),对照品进样量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4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