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白芍离体培养初步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1 材料与方法 1
1.1 材料 1
1.2 方法 1
1.2.1 外植体消毒与接种 1
1.2.2 初代培养 1
1.2.3 增殖培养 1
2 结果与分析 1
2.1 激素对白芍种子萌发的影响 1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影响 2
2.3 结论 2
3 讨论 3
3.1 种子取材时间 3
3.2 白芍种子的休眠特性 3
3.3 污染问题 3
3.4 培养基的选择 4
3.4.1 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4
3.4.2 增殖培养基的选择 4
3.5 褐化问题 4
3.6 白芍快繁体系应用展望 4
参考文献5
致谢6
Abstract6
引言
药用白芍离体培养初步研究
学生 沈滟惠
导师 向增旭
[摘要] 目的:初步建立白芍无菌快繁体系,为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白芍多倍体离体诱导奠定基础。方法:以芍药种子为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离体培养,通过增殖培养基优化建立白芍无菌快繁体系。结果:建立了白芍无菌快繁体系,增殖倍数为2~3倍。结论:(1)外植体消毒的最佳方法是用0.1%HgCl2消毒4 min;(2)适宜的启动培养基为MS+0.5 mg•L1 6BA+1.0 mg•L1 GA3;(3)增殖过程中,培养基中添加NAA促进愈伤组织的产生,而抑制丛生苗的生长和增殖;(4)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 0.5 mg•L1 6BA+1. 0 mg•L1 GA3,芽增殖培养周期为40~60 d。
[关键词] 白芍;无菌系;增殖
芍药(Paeonia lactifora Pall.) 为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入药,有养血敛阴、平肝止痛、调和营卫之效,常用于血虚肝旺、胁痛、腹痛、月经不调之症[1]。芍药为我国传统常用大宗药材,不但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而且是提取芍药苷等成分的原料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来源[2]。在生产当中,芍药繁殖主要是采用分株、播种和扦插三种繁殖方式,统称为传统繁殖方式;芍药育种主要是杂交育种和实生苗选育,也是采用传统育种方法。传统方式繁殖系数低,速度慢,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迄今为止芍药繁殖和育种的实际生产中尚未有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3],本研究旨在建立白芍无菌快繁技术体系,为采用生物技术进行白芍多倍体离体诱导奠定基础,为药用白芍种质创新和实现优良种质快速繁育提供一个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4年9月份采自南京园林建设总公司白芍栽培基地的白芍种子。
1.2 方法
1.2.1 外植体消毒与接种 将白芍种子用自来水浸泡24 h后剥去种皮,用洗洁精浸泡4 min,在自来水下冲洗20 min后,在超净工作台内用药剂进行表面消毒。药剂消毒方法如下:用75%酒精处理40 s,无菌水冲洗1次,然后用0.1 %升汞灭菌4 min,无菌水冲洗3次,每次不少于3 min。用消毒后的镊子将种子接种到无菌的培养基上。
1.2.2 初代培养 激素对白芍种子萌发率的影响: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2个处理,处理1为MS空白培养基,处理2添加0.5 mg•L16BA和1.0 mg•L1GA3的MS培养基,pH 值 5.8。将种子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上,各接种17颗种子,培养温度为 25±1℃,光照强度2000 lx,光照时数12 h/d。定期观察,分别统计在接种后16 d和36 d萌发情况。
1.2.3 增殖培养 基本培养基为MS和1/2MS,加入不同浓度的6BA,NAA和GA3,pH值5.8,将初代培养所得的试管苗转入增殖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温度为25±1℃,光照强度2000 lx,光照时数12 h/d。40 d后观察记录试管苗的生长情况及统计增殖系数。
增殖系数=培养40 d 后试管苗总数/接种时试管苗的总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激素对白芍种子萌发的影响 处理1和处理2的培养基的种子当中均有白色胚长出并且可见张开的子叶。统计萌发率,发现处理2第36天的萌发率明显高于处理1,说明添加6BA0.5 mg•L1和GA31.0mg•L1MS培养基比MS培养基更有利于促进白芍种子的萌发。萌发情况和萌发率见图1和表1。
图1 白芍萌发的种子
表1 处理1和处理2种子接种第16天和36天的萌发率
接种天数
处理
萌发数
(个)
萌发率
(%)
第16天
处理1
6
35.3
处理2
9
52.9
第36天
处理1
11
64.7
处理2
16
94.1
注:处理1 MS空白培养基;处理2 MS+6BA 0.5mg•L1+ GA31.0 mg•L1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添加6BA和NAA激素组合的培养基当中白芍的幼苗子叶和芽停止生长,只有茎基部不断膨大直至疏松破裂,可见对于白芍芽增殖的效果并不好。在出现不增殖的情况之后,对培养基进行了调整,将幼苗转接到1/2MS (Ca2+加倍)+ 0.5 mg•L1 6BA+1.0 mg•L1 GA3的培养基中,进行芽的诱导,20 d后,幼苗生长良好,子叶老化死亡,从子叶中间抽出新芽,并开始展叶。60 d后,出现丛生芽,茎伸长,叶片展开,可观察到羽状复叶的形态,增殖系数约为2~3。生长情况见图2。
图2 白芍增殖培养基筛选
表2 不同激素组合对试管苗增殖培养的影响
编号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4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