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甾酮的提取工艺优化
目 录
1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资源分布 1
1.3猪苓的性状 1
1.4目的和意义 2
1.5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1.6药理作用 2
1.6.1利尿作用 2
1.6.2保肝 3
1.6.3抗菌 3
1.6.4抗肿瘤作用 3
1.6.5免疫调节作用 4
1.6.6抗辐射 4
1.6.7保护肾脏作用 4
1.6.8促进头发生长作用 4
1.6.9抗突变 4
1.6.10其他作用 5
1.7化学成分 5
1.7.1多糖类 5
1.7.2甾体化合物 5
1.7.3三萜类 6
1.7.4蒽醌类 6
1.7.5其他化合物 6
1.8猪苓中甾酮的提取方法 7
1.8.1热水提取法 7
1.8.2索氏提取法 7
2 实验部分 7
2.1实验药品以及仪器 7
2.1.1试验药材 7
2.1.2实验药品、试剂 7
2.1.3实验仪器 7
2.2实验方法 7
2.2.1猪苓甾酮的提取 7
2.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7
2.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7
2.2.4标准曲线的制备 8
2.2.5猪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苓甾酮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8
2.2.6单因素实验 8
2.2.7正交设计优化 8
2.3实验结果分析 9
2.3.1线性方程 9
2.3.2单因素实验结果 9
2.3.3最佳提取工艺 8
3 结果与讨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 谢 15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猪苓是多孔科植物的干燥菌核,是一种真菌。具有通利小便的作用[1],近期以来对猪苓药用探查发现,此药物提取得到的液体可以增强人的肝脏功能,也可以加强人的抵御疾病的能力且可以减少恶性组织的成长[2]。
1.2资源分布
猪苓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于陕西、河南、甘肃、云南、吉林等省,其中山西、四川、陕西、云南为主产区,传统认为云南猪苓产量最大,陕西的猪苓品质最佳。本研究通过实地考察和走访调查两种方式,详细了解了我国陕西、云南等8个省,20个州、市的28个县、39个乡镇的猪苓野生资源分布状况、生态环境、土壤状况、伴生植物种类、当地气候、海拔、坡向、野生猪苓的采挖方法和人工栽培猪苓的分布地区、场地选择、种苓的选育与保存、菌枝菌棒的树种选择、栽培方法、下种量、田间管理以及采收加工等基本生产环节,并对成都的荷花池药材市场等国内四大药材市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市场的猪苓来源,销售去向、商品苓的主要类型、价格波动趋势,年销售量、现存货量、有无伪品等。近年来,由于药农过渡采挖其野生资源已日趋枯竭,人工栽培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受到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致使猪苓市场供应量呈逐年下滑之势,供需矛盾尖锐。
1.3猪苓的性状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药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经济价值: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十分鲜美。其地下菌核黑色、形状多样,是著名中药,有利尿治水肿之功效。
1.4目的和意义
本实验旨在研究猪苓甾酮的提取方法,确定猪苓中甾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物中甾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现代研究猪苓的作用主要是在抗肿瘤的药理学研究方面,偏离了猪苓的传统功效。然而猪苓的传统药理作用主要集中在利水渗湿方面,且现在人们对其利尿作用研究尚不够明确,现在很缺乏对猪苓甾酮活性成分的研究,通过生物活性的研究进一步作出了解。所以本实验通过优化猪苓甾酮的提取工艺,为猪苓甾酮的生理活性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1.5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猪苓[Polyporullatus(Pers.)Fries]在分类学上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无褶菌目、多孔菌科它的干燥菌核称为猪苓,是常用中药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欧洲及北美洲。味甘、淡,性平,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以猪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也不断开发。
1.6药理作用
1.6.1利尿作用
猪苓利尿作用与剂型和服用剂量有关。口服3g猪苓的煎剂,对人没有利尿作用,健康人口服5g猪苓的煎剂,6h后尿量增加62%,氯化物增加42%;用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给不麻醉犬服用猪苓煎剂(相当于生药量0.25–0.50g/kg)有利尿作用,家兔灌喂或静脉注射接近人用量的猪苓煎剂或流浸膏剂才有利尿作用[9]。根据用药后体内的利尿活性部位的筛查发现,猪苓乙醇提取物及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均具有良好的利尿作用,其中正己烷部位的活性最为突出,正丁醇部位影响最小,乙醇提取物的利尿活性强于水提物。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麦角甾醇、麦角酰胺和甘露聚糖均有较强的利尿活性;其中麦角甾醇和甘露聚糖20mg/kg活性最强[22]。猪苓的利尿机理可能是因为猪苓的化学成分抑制了肾小管对水电解质的重吸收作用,并非是增加肾小球滤过作用。猪苓可用于防治尿结石和肾功能衰竭[23]。对实验性高草酸尿症大鼠,猪苓乙酸乙酯浸膏能明显促进动物肾脏排除Na+、K+、Cl‐,抑制尿Ca2+排泄,抑制尿草酸钙结晶的生长与聚集,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对大鼠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4]。猪苓中的麦角甾酮(ergone)被证实具有利尿作用,在增加尿量的同时还可以增加K+、Na+、Cl‐等电解质的排出。但是目前麦角甾酮的利尿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由于其抑制了肾小管对水和电解质的重吸收,也可能通过拮抗醛固酮使Na+‐K+的平衡发生改变[25]。麦角甾酮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血肌酐(Scr)、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和尿素氮(BUN)浓度,下调I型胶原(ColI)、III型胶原(ColIII)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改善肾功能,减少腺嘌呤代谢产物对肾脏的病理性损害,对肾脏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