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甘草与庆大霉素体外联合抗菌作用的研究

2021-03-18 13:1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中西药联合体外抗菌研究近年备受关注,合理的中西药联用抗菌能够起到增加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效果。临床上迫切需要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本论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甘草溶液与庆大霉素体外联合抑菌活性,为其合理开发提供依据。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通过绘制相应的吸光度A-CFU标准曲线,使用光电比浊计数法来确定菌悬液的浓度。使用K-B琼脂扩散法对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待测菌株对药物表现出敏感性。选出耐药菌株进行研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用于检测甘草与庆大霉素对待测菌株的单独抗菌作用,并测其MIC,最后,使用微量棋盘稀释法统计联合抗菌效果。实验显示,甘草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可提高抗菌效果;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抗菌作用相加。结果表明,甘草与庆大霉素都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当两种药物结合抑菌杀菌作用更为明显,尤其是在比例为8:1时抑菌杀菌效果最佳。
Keywords:licorice;Gentamicin;Photoelectricturbidimetry;Invitrodilutionmethod;Microcheckerboardmethod 目 录
1 前言 1
1.1 中药抗菌活性的研究 1
1.2 甘草的相关研究以及抗菌特性 2
1.3 庆大霉素 2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3
2 细菌计数 4
2.1 材料与仪器 4
2.1.1 试验菌株 4
2.1.2 试剂 4
2.1.3 LB液体培养基配置 4
2.1.4 LB固体培养基配置 4
2.1.5 实验主要仪器 5
2.2 实验方法 5
2.3 实验结果 6
2.3.1 金黄色的葡萄球菌的ACFU标准曲线 6
2.4 大肠埃希菌的ACFU的标准曲线 7
2.5 白色葡萄球菌的菌ACFU的相关曲线 7
2.6 小结 8
3 细菌敏感性测定 9
3.1 材料与仪器 9
3.1.1 实验菌种 9
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2 材料准备 9
3.1.3 主要实验设备 10
3.1.4 培养基的配制 10
3.1.5 LB固体培养基 10
3.2 实验方法 10
3.2.1 药敏试验方法 10
3.3 实验的结果 11
3.4 小结 11
4 甘草和庆大霉素进行联合抗菌作用相关研究 12
4.1 材料与仪器 12
4.1.1 实验菌种 12
4.1.2 药品与试剂 12
4.1.3 主要实验仪器 12
4.2 主要溶液的配置 13
4.2.1 甘草溶液相关配制 13
4.2.2 抗菌药物溶液的相关配制 13
4.2.3 菌悬液的相关制备 13
4.3 实验方法 14
4.3.1 甘草与庆大霉素MIC进行的测定 14
4.3.2 甘草与庆大霉素药物联用MIC的测定 15
4.3.3 甘草与庆大霉素药物最佳配比的选择 16
4.4 结果 17
4.4.1 甘草和庆大霉素的联合抗菌作用的考察 17
4.4.2 甘草与庆大霉素联用最佳配比的选择 17
4.5小结 18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前 言
在抗感染领域中,抗菌药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为它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而造成的严重影响,引起人们的重视。抗菌药物的成分与作用复杂多样,可以调节机体的平衡,能使细菌耐药性延缓或者消除。而具有多成分协同抗菌作用的中药,使细菌不容易产生耐药,也具有免疫调节等作用。中西药的联合用药可减少药剂量,从而减少毒副反应。这为以后研究复方制剂提供了理论指导[1]。
1.1 中药抗菌活性的研究
中药是一种作用靶点多且复杂,多种成分共同作用,且理论体系较为完善,资源丰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中医药学的“辨证论治”的思想及它安全可控的质量有了更多的信任。中药在抗菌,延缓或者消除细菌耐药性的作用中都得到了良好的印证。目前,中草药对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有很好的效果。这是因为中药的某些特征使细菌难以对中药产生抗药性。因此,有必要通过中医药理性研究与发展解决耐药菌株和抗生素缺乏的问题[2]。中医和西医各有优点,可以结合使用。一些中药可以放松胆汁括约肌,并促进庆大霉素进入胆道增强抗感染效果[3]。
江氏,易氏等[4]研究黄柏胶囊对试验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首先使用棋盘法测得黄柏胶囊与多种抗生素药物对试验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计算出FIC指数。实验得出黄柏胶囊对部分试验菌种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黄柏胶囊与多种抗生素联合用药后对多种试验菌种抗菌作用效果明显增强。黄柏胶囊本身对实验菌株就有很好的抑菌作用当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时抑菌作用又得到了明显的加强。
王氏,周氏等[5]采用微管平板法研究五种中草药水提物和乙醇提取物对试验菌株的抗菌作用,研究的方法为棋盘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五味药不同提取物两两配伍的协同指数及它们对试验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结论为五种中草药的两两结合对部分试验菌株的抑制作用较好。
1.2 甘草的相关研究以及抗菌特性
甘草属于豆科类别中的一种,别名甜草。它是中国医药管理部门作为医药产品收集和管理的四大药材之一,具有“中药王”的美誉。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调和诸药、解毒、补虚、止咳润肺的功效。人们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并有很好的疗效。可用于脾胃虚弱,心慌气短,咳嗽痰多,腹部及四肢腹痛,痰多,可缓解药物毒性和药效。甘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各种类黄酮,此外,香豆素、氨基酸、生物碱、也能从甘草中分离出来[6]。
张氏[7]对改造后的甘草次酸进行抗菌研究,发现甘草次酸对所研究的7种菌都有很好的抑菌作用。通过对甘草次酸进行合理的结构改造,并对毒性较低疗效显著的物质进行选择。
田氏[7]通过对10个合成的甘草次酸衍生物抗菌机制的研究,发现所合成化合物对MRSA,QRSA等6种菌种有良好的抑菌效果。通过对甘草次酸的结构修饰对合成化合物良好活性的筛选,可以发现高效且毒性低的候选新药,来缓和细菌的耐药性。
Nat Prod Res[7]研究甘草对试验菌种的抗菌作用及耐药研究,通过用甲醇对甘草提取,用提取物对试验菌种进行抗菌试验,发现甘草甲醇提取物具有显著地抗菌效果。甘草的甲醇提取物最小抑菌浓度为0.25mg/ml,甘草的氯仿分离组分最小抑菌浓度为0.01~0.12mg/ml,此最小抑菌浓度比青霉素低2.5倍。此试验表明,甘草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4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