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活性成分比较【字数:6369】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4
1 材料与仪器 5
1.1 材料 5
表1 样品信息表 5
1.2 仪器与试剂 5
2 方法 5
2.1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5
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5
2.3 药典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6
3 结果与分析 7
3.1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 7
3.2 总黄酮成分测定结果 8
3.3 药典指标成分测定结果 8
3. 4 相关性分析 10
4 讨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1
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活性成分比较
引言
菊花是菊科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品种多样,其用途各异,有观赏菊、茶用菊、药用菊和食用菊。药用菊花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河北及四川等地区,其中安徽的黄山、滁州及亳州,浙江的桐乡,江苏的射阳,河南的武涉,河北的安国等地栽培种植较多。由于菊花的产地及种属的差异,其化学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1]。《中国药典》(2015年版)[2]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药用菊花记录菊花入药有“毫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5个品种。而未被《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其他菊花在市场上仍作药用,根据市场流通及文献[3]报道,这些药用品种分别为济菊、祁菊、福白菊等。
地区的不同对菊花活性成分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李鹏等[4]比较研究了滁菊、贡菊、毫菊、杭菊4种不同类型的药用菊花黄酮含量的差别,其中贡菊含量为7.78%,杭菊为 6.53%,滁菊为 4.86%,亳菊为 1.49%,以贡菊最高,亳菊最低。
菊花内不同的矿物质元素对菊花的活性成分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在0~20 cm土壤矿质元素中,影响总黄酮含量的主要元素为P、K,影响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元素为Cu、Fe; 20~40 cm土壤矿质元素中, 影响总黄酮含量的主要元素为K、Zn,影响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元素为Cu、Zn[57]。
不同的采收时期会对菊花的活性成分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胎菊期采收最佳,总黄酮、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均较高;花蕾期采收产量较低,总黄酮、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较高,但木犀草苷含量稍低;幼菊和全菊产量虽高,但主要活性成分明显低于胎菊[810]。
本文通过对20种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进行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总黄酮以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栽培类型对菊花质量的影响并为其评价提供依据。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
样品2018年11月采自浙江桐乡药用菊花种质圃,经大学汪涛副教授鉴定的菊科植物菊(C. morifolium)的干燥头状花序,具体样品信息见表1。
表1 样品信息表
Table 1 Sample Information
编号
栽培类型
编号
栽培类型
1
金丝黄菊
11
大亳菊
2
射阳大白菊
12
麻城本地菊
3
金菊2号
13
早小洋菊
4
婺源黄菊
14
射阳长瓣菊
5
射阳小白菊
15
黄药菊
6
射阳大黄菊
16
早花一号
7
桐乡小黄菊
17
早贡菊
8
金菊1号
18
金菊3号
9
大洋菊
19
小洋菊
10
异种大白菊
20
射阳红心菊
1.2 仪器与试剂
Alpha150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Alpha公司)、Lc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仑公司);木犀草苷(20150916, 纯度≥98%)、绿原酸(20150709,纯度≥98%)和3,50二咖啡酰基奎宁酸(20131110, 纯度≥98%)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乙醇为分析纯,甲醇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
2 方法
2.1 醇溶性浸出物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2]中醇溶性浸出物的提取方法进行测定。精密称量供试品2 g,置于100 mL的锥形瓶中,精密量取70%乙醇50 mL加入锥形瓶中,密封,称定重量,静置1 h后,连接回流冷凝装置,加热至沸腾 ,并保持微沸1 h 。冷却过后,取下锥形瓶,密封,再次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少的重量,摇匀后,用干燥的漏斗进行过滤,待完全过滤之后,精密量取滤液25 mL,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通过水浴蒸干后,于105°C烘箱干燥3 h,置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6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