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氮对苗期菘蓝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字数:807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试验材料 2
1.2试验设计2
1.3测定指标及方法2
1.3.1生长指标的测定2
1.3.2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2
1.3.3丙二醛含量的测定3
1.3.4含氮化合物含量的测定3
1.3.5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测定3
1.3.6光合参数与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3
1.3.7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3
1.4数据处理及分析3
2结果与分析3
2.1 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生长性状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3
2.2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3
2.3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氮同化物及氮代谢酶的影响4
2.4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光合色素含量与光合参数的影响4
2.5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4
3小结与讨论 7
3.1 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生长的影响7
3.2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7
3.3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氮代谢的影响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3.4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光合特性的影响7
致谢8参考文献8
低氮营养对苗期菘蓝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引言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作为大宗药材板蓝根与大青叶的基原植物[1],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凉血消斑等功效,有抗病毒、抑菌、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等作用。菘蓝耐寒、喜温暖、怕涝,适应性较强,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在我国多产于山西、甘肃、安徽和河南等地[2]。菘蓝在生产上一般采取春播或夏播,当年收割叶子和挖根,生长期 5~7 个月[3]。
氮素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对于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若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适度降低氮肥用量,科学合理施肥,可以获得品质优良的药材,还可保护环境、降低成本[4]。同时,氮素也是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中的主要物质。除部分植物通过固氮微生物固定大气中的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大多数植物是吸收和利用土壤中有机态和无机态的氮素[5]。
植物主要吸收的氮素形态是硝态氮(NO3N)和铵态氮(NH4+N),也可以吸收一些可溶的有机氮化合物,如尿素和氨基酸等。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生长与生理代谢过程影响也有显著差异,进而对植物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6]。
目前对菘蓝的栽培研究多集中在氮素形态及其配比对菘蓝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方面。其中白钰等[7]研究表明,适量增加硝态氮有利于促进菘蓝的生长、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唐晓清等[8]研究发现氮素形态对菘蓝叶中NR活性的影响大小为: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而在低氮营养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方面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的氮素营养对苗期菘蓝的生长、氮代谢、光合生理的影响,明确苗期菘蓝对低氮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同时为菘蓝的规范化栽培和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来自山西的菘蓝栽培居群,经大学中药材研究所王康才教授鉴定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角果(生产上称为种子)。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设在大学的温室大棚。采用盆栽(外口径29.6 cm,底直径17.8 cm,高19.7 cm)试验,栽培基质为蛭石:珍珠岩以2:1比例混合而成。挑选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于2017年4月3日播于花盆中。出苗后每10 d浇灌一次1/4 Hoagland营养液(氮浓度为3.75 mmolL1),每次500 mL。播种30 d后,待幼苗长至4片真叶进行间苗,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幼苗,每盆定苗5株。播种40 d后开始处理,每5 d浇灌一次处理营养液。
基本营养液中大量与微量元素均参照Hoagland营养液配方,基本营养液pH为6.0。处理营养液中氮素以硝酸铵提供(在基本营养液的基础上改变硝酸铵的用量进行配制)。处理营养液设五个氮素水平:0、2.5 mmolL1、5.0 mmolL1、10.0 mmolL1、15 .0mmolL1(分别用N0、N1、N2、N3、CK表示),以氮素浓度为15 .0mmolL1的处理营养液作为对照。各处理重复8次,随机排列。处理营养液中加入双氰胺,用量是处理营养液纯氮含量的0.4%。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AR)。
处理营养液中大量元素浓度(单位mmolL1)配方为:KCl 5.0,CaCl2 5.0,KH2PO4 1.0,MgSO4 2.0。微量元素浓度(单位gL1)分别为H3BO3 2.860,MnSO4H2O 1.136,CuSO45H2O 0.079,ZnSO47H2O 0.220,H2MoO4 0.09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6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