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早花类型植物学及成分差异分析【字数:655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4
1.1材料 4
1.1.1材料4
1.1.2试剂4
1.1.3仪器4
1.2方法 4
1.2.1形态及物候期观察4
1.2.2绿原酸含量测定4
1.2.3染色体核型分析4
1.2.4 统计与分析方法5
2结果5
2.1 2个类型忍冬植物学特点比较5
2.1.1 2个类型忍冬物候期差异5
2.1.2 2个类型忍冬形态特征差异5
2.2 2个类型忍冬绿原酸含量差异6
2.3 2个类型忍冬染色体核型分析7
2.3.1 染色体数目7
2.3.2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及核型分析7
3讨论 9
3.1 2个类型忍冬品质差异9
3.3 染色体核型分析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忍冬早花类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型植物学及成分差异分析
引言
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其干燥的花蕾或初开的花为常用的中药材—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此外忍冬在保健品、食品、日化用品、园艺观赏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社会需求量与日俱增。忍冬栽培品种较多,不同品种间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表明忍冬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等,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其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是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14]。
由于忍冬“药食同源”的特性,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都有大规模引进种植。江苏省镇江市三明生物工程金银花种植基地主要栽培品种为‘丰花一号’,种植面积广阔。由于品质好的金银花应采摘成熟饱满且颜色正好或接近青白色不带叶片的花蕾,因此在采收期每天都要抢收,否则大白期花蕾很快开放而丧失药用价值,采摘费时费工,由此也造成了产量及利润的低下。我们在种植基地中发现了部分变异的花蕾延长型早花类型并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变异类型可以维持花蕾在大白期持续10 d 以上,而且性状稳定,对金银花的采收具有较大意义。
为了探究该变异早花类型忍冬是否存在品质差异,本课题对其植物学、有效活性成分以及染色体分别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指导采集生产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忍冬品种‘丰花一号’及其变异早花类型,采于镇江三明生物工程金银花种植基地,经大学中药材研究所王康才教授鉴定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该材料栽植于大学生科楼顶层温室大棚,移栽成活率为100%,植株生长良好,树势相对一致。
1.1.2 试剂 绿原酸对照品(纯度99%,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生产批号39350)、甲醇(色谱纯)、乙腈(色谱纯)、磷酸(AR)、改良型carbolic acid 复红染液,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1.3 仪器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仪(日本岛津科技有限公司,手动进样阀,SPD20A紫外可见光检测器)、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JA2003B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H5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SHIII循环水式真空泵(南京科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光学显微镜。
1.2 方法
1.2.1 形态及物候期观察 随机选取4片种植大田,统计‘丰花一号’及其变异品种的植株数;标记2个类型忍冬开花枝各5枝,从现蕾开始观察,每天观察1次,并记录;分别选择不同时期的花蕾进行对比,观察其形态、颜色、萼片等特点,并拍照记录;各取10片充分生长发育的叶片分别测量其长度、宽度、长宽比及叶柄长度;在新鲜采摘的花蕾中随机选取10朵大白期花蕾用游标卡尺测量其花蕾长度、底部直径及顶部直径;选取100朵充分发育的大白期花蕾进行干燥,测量其鲜重、干重及折干率。
1.2.2 绿原酸含量测定 依照2015版药典[1]中金银花绿原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个类型忍冬叶片及不同时期花蕾中绿原酸含量。根据药典要求,金银花按干燥品计算,绿原酸(C16H18O9)含量不得少于1.5%。
1.2.3 染色体核型分析 本实验中采用了改良的卡宝品红试液进行染色制片[56],主要方法如下:上午9:0010:00选取2个类型忍冬幼嫩的茎尖,用镊子剥离茎尖分生组织,置于0.002 mol/L8羟基喹啉溶液中(15℃)处理3.5 h;纯化水前低渗30 min,置于Carnoy’s I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中固定24 h;1 mol/LHCl溶液中(60℃)酸解8 min;纯化水洗涤数次,转入(37℃)2.5%纤维素酶和果胶酶(2∶1)混合液中酶解40 min;0.0075 mol/LKCl溶液后低渗处理30 min;Carnoy’s I 固定液再固定30 min,用卡宝品红染色液滴染后进行常规压片,用显微镜观察50个染色体分散良好、数目清晰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选取已确定条数的细胞用显微测微尺进行测量并计算相关染色体参数。
按照Levan等[7]提出的以染色体臂比确定着丝点位置,按照Kuo[8]提出的以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的染色体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析,按照Stebbins[9]按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及臂比>2的染色体所占的比例和Arano[10]提出的核型不对称系数(AS.K)来确定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程度及核型分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64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