菘蓝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字数:6983】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1
绪论2
1 材料与方法2
材料2
方法2
无菌系的建立2
1.2.2 种子发芽培养基的筛选3
1.2.3 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3
1.2.3.1 菘蓝下胚轴和子叶的诱导3
1.2.3.2 愈伤组织诱导3
1.2.3.3 继代增殖培养3
1.2.3.4 试管苗生根3
1.2.3.5 多倍体诱导4
2 结果与分析4
2.1 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4
2.1.1 菘蓝下胚轴和子叶的诱导5
2.1.2 愈伤组织诱导5
2.1.3 继代增值培养6
2.1.4试管苗生根6
2.1.5 多倍体诱导7
3 讨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9
菘蓝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多倍体诱导
引言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两年生草本,根和叶均能入药,称菘蓝的根为板蓝根,具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和预防感冒之效[13]。菘蓝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在古代是作为原料用以制造蓝靛。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板蓝根具有解热、抗病毒、抗炎、抗菌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有文献报道,菘蓝叶中含有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靛玉红对治疗白血病效果显著。板蓝根为抗病毒、抗流感的常用大宗中药材,随着其价值被不断开发,市场需求量也是逐年增长。
板蓝根的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对土壤各方面条件要求较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主要在江苏省如皋、南通,河北省安国进行生产栽培[5]。虽然菘蓝栽培历史悠久,但有关菘蓝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有关菘蓝组织培养的研究以往有过报道,都是作为快速繁殖手段进行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分别以菘蓝种子萌发的下胚轴、子叶和无菌苗的叶片、叶柄为外植体来诱导愈伤组织,通过筛选最佳外植体与最适培养基,以此建立菘蓝再生体系,而后设计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0.1%、0.25%、0.5%、1%)来诱导二倍体菘蓝萌发种子的顶芽以及诱导出的丛生芽,统计诱导成活率,为后续的菘蓝多倍体诱导育种做了理论基础[69]。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实验方法
1.2.1 无菌系的建立
本实验选取MS为基本培养基,每升培养基加入蔗糖30g、琼脂7g,将pH调成5.8。将配好的培养基平均装入培养瓶中,放进121℃的灭菌锅中灭40min后取出待用。种子实验的培养基是选用不同浓度NAA(0、0.2、0.3、0.5mg/L)和6BA(1、3mg/L)配比的4种MS培养基。将挑选出的菘蓝种子用洗衣粉洗净,再将其放在自来水管下冲洗2030min。然后将种子放在滤纸上吸干表面的水,再放在超净工作台上,开启紫外通风灭菌。用 75%酒精和0.1%次氯酸钠对外植体进行灭菌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30S、8min,30S、10min,30S、12min,用无菌水涮45次后,再用滤纸吸干水,接种到MS培养基上,每瓶接种46粒种子。一周之后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并统计结果,比较不同消毒方案下菘蓝种子的污染和发芽情况,以此选出最佳消毒方案。
表1 不同消毒方案下种子的消毒效果
Table 5 Disinfection effects of the seed under different disinfection solutions
75%酒精处理时间(s)
75% alcohol treatment time(s)
0.1%次氯酸钠处理时间(min)
Treatment time of 0.1% sodium hypochlorite(min)
接种数(个)
Seed number
污染数(个)
Contamination number
污染率(%)
Contamination rate(%)
30
8
100
46
46.00
30
10
80
34
42.50
30
12
191
44
23.04
1.2.2 种子发芽培养基的筛选
处理4的种子在接种后第4天发芽,发芽最早;处理2的种子在接种后第6天发芽(图1),28天后长出24片真叶,37天后形成56个芽和绿色的愈伤组织。结果表明:当激素配比为6BA1mg/L、NAA0.2mg/L时,菘蓝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为61.11%,适合用于种子发芽。
表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56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