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杭菊挥发性成分与药用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字数:5287】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1 材料与方法3
1.1 材料与仪器3
1.1.1 实验材料3
1.1.2 实验仪器3
1.2 实验方法3
1.2.1 样品制备3
1.2.2 固相微萃取3
1.2.3 挥发性成分分析4
1.3 数据处理4
2 结果与分析 5
2.1 SPMEGCMS 检测结果5
2.1.1 分组主成分分析5
2.2 电子鼻检测结果6
2.2.1 传感器响应值结果分析6
2.2.2 电子鼻主成分分析6
2.2.3 传感器分析7
3 讨论 8
致谢8参考文献8
不同类型杭菊挥发性成分与药用品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学生 曾瑜
引言
杭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位常用干燥的头状花序,为我国常用的中药材之一,气辛、味甘、微寒、苦,归肺、肝经,具有平肝明目,散风清热,清热解毒等功效,常用于头痛眩晕,眼目昏花,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疮痈肿痛等症[1],作为5种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常用的药用菊花之一被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2]。杭菊,又称为“白茶菊”,主产于浙江省嘉兴市,销至全国并出口[3],为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早小洋菊是从小洋菊栽培类型中经无性繁育提纯得到的一个变异单株[4],具有高品质,良好的商品性,丰产性好,较广的适应性等特点。金菊1号是利用杭白菊的芽变特性,从传统的栽培类型早小洋菊中,经过选育而得到的新品种[5]。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挥发油类、酚酸类、多糖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和三萜类等 [6],其挥发性成分具有不可忽视的药理药效,本课题主要分析早小洋菊和金菊1号挥发性成分种类差异,以及不同成分其药用品质的作用。菊花药用部分的气味变化往往反映了其内在品质和成分的变化,故感官性状鉴定也是快速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之一。但人工感官鉴别容易受多种外界因素影响,常常具有局限性和主观性,所带来的误差较大,重现性较差,本实验采用电子鼻技术研究早小洋菊和金菊1号两种不同类型的菊花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再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分析具体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其关键差异成分,有助于全面了解其药用成分上的差异与药用功能之间的关系,为杭菊的质量评价标准以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1.1 实验材料 早小洋菊和金菊1号药材样品采集于浙江桐乡,随机采摘于采收期,分别按照传统的炮制方法,蒸晒使其充分干燥并置于室内摊晾,3d后使用50℃烘箱将其烘干,储存备用。每个样品做三组重复。
1.1.2 实验仪器 固相微萃取手动SPME进样手柄(美国Supelco公司);固相微萃取头(50/30 μm DVB/CAR/PDMS,美国Supelco公司);三重四极杆气相质谱联用仪(7000D,美国Agilent公司);电子鼻(Airsense Pen3,德国AIRSENSE公司),其10个传感器的名称和各自的性能描述[7]见表1。
表 1 PEN3电子鼻传感器名称及性能描述
Table 1 Material type and performance description represented by sensor
序号
传感器名称
性能描述
1
W1C
芳香成分
2
W5S
灵敏度大,对氮氧化合物很灵敏
3
W3C
氨类,对芳香成分灵敏
4
W6S
主要对氢气有选择性
5
W5C
烷烃芳香成分
6
W1S
对甲基类灵敏
7
W1W
对硫化物灵敏
8
W2S
对醇类、醛酮类灵敏
9
W2W
芳香成分,对有机硫化物灵敏
10
W3S
对烷烃灵敏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制备 将早小洋菊和金菊1号样品研磨后放进12 mL的顶空瓶中,50℃水浴萃取。
1.2.2 固相微萃取 萃取头:50/30 μmDVB/CAR/PDMS;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40 min。称取1.000 g样品置于样品瓶中,萃取头在50℃水浴锅中平衡30 min,然后插入活化好的萃取头顶空萃取40 min,拔出萃取头插入进样口,250℃下解析1.0 min。
1.2.3 气质联用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Bruker320MS:TGWAX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初温40℃,以3℃min1升至100℃,保持5 min;再以4℃min1升至130℃,保持10 min ;再以20℃min1 升至230℃,保持20 min。载气He,纯度99.999%,流速1.0 mLmin1;进样口温度250℃;固相微萃取进样时,分流比20:1,无溶剂延迟;溶剂辅助蒸发萃取样品进样时,分流比100:1,进样量1.0 μL,溶剂延迟3 min。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60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