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附子汤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字数:6912】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引言3
1材料和方法 4
1.1芍药甘草附子汤活性成分筛选4
1.2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4
1.3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4
1.4核心靶点的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4
2结果与分析4
2.1化合物的筛选4
2.2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5
2.3芍药甘草附子汤靶点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6
2.4 GO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7
3讨论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图1 芍药甘草附子汤化合物靶点网络5
图2 核心靶点的芍药甘草附子汤PPI网络7
表1 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筛选出的活性成分的基本信息4表2化合物靶点网络节点及其拓扑学性质6
表3 核心靶点的拓扑参数7
表4 GO富集8
表5 KEGG信号通路9
芍药甘草附子汤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
学生 胡明月
引言
芍药甘草附子汤由芍药甘草汤加附子构成,出自《伤寒论》,具有扶阳益阴的功效,常用于阴虚失养、阳虚失养所致的筋脉痉挛等病症。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方中芍药味酸,有收敛津液补中益气之效;附子辛温,能固阳气而卫气,更有回阳救逆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以调和白芍的辛酸而安正气。三相合用,阴阳两补,为扶阳益阴的良方[1]。现代的临床研究发现芍药甘草附子汤能治疗多种病症。单小红发现此方剂可治疗坐骨神经痛和顽固性疼痛,在临床上有很好的疗效[2]。张发现附子汤对于治疗类风湿有一定作用[3]。本研究运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同时运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对芍药甘草附子汤的药理学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探讨。系统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为从宏观系统
性、复杂关联性角度阐释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满足中药方剂多层次、多靶标的系统分析[46]。网络药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药理学分枝学科,利用多个数据库和软件,可以对化合物进行靶点的分析和预测,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和通路。本次研究希望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芍药甘草附子汤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互作网络,获得芍药甘草附子汤的关键化合物及核心靶点,同时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预测芍药甘草附子汤调控疾病的通路,为运用此方剂更好的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芍药甘草附子汤活性成分筛选
本研究运用计算机,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检索芍药甘草附子汤中三位中药的化学成分。共检索出430个化学成分,其中检索到芍药含有85个化学成分,甘草含有280个化学成分,附子含有65个化学成分。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作为化合物的筛选条件。
1.2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
收集利用TCMSP平台筛选出的化合物及其对应的靶点,因TCMSP平台获得的靶点显示其蛋白名称,为后期操作便利,这里通过Uniport数据库将获得的候选化合物的潜在靶点蛋白名称转换为基因名称。之后将获得化合物及靶点基因名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
1.3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
为进一步探究芍药甘草附子汤中化合物较为重要的核心靶点,以及各靶点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可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初步获得的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选择物种为人,同时选择置信度为9的高置信度作用关系,得到靶点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将通过该数据库获得的靶点蛋白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信息导入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靶点的PPI网络。
1.4核心靶点的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
为进一步了解核心靶点功能及信号通路传导过程,进而对该复方对疾病治疗过程的药物作用机理做进一步的阐述,将靶点信息提交至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选择富集阈值P<0.01。
2结果与分析
2.1化合物的筛选
通过TCMSP平台,根据生物口服利用度>30%,类药性>0.18的条件,从芍药甘草附子汤430个化合物中筛选出126个化合物,依据文献中有关化合物的报导及去除三位中药中重复的成分及某些无靶点信息记录的化合物,最终选择出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的21个化合物,其中包括芍药7个化合物,甘草8个化合物,附子5个化合物,及芍药,甘草和附子中共同含有的1个化合物。同时获得相关靶点106个。表1为芍药甘草附子汤中含有的21个化活性成分的化合物名称,在TCMSP平台的分子编号,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和来源中药。
表1芍药甘草附子汤中筛选出的活性成分的基本信息
分子编号
化合物名称
OB(%)
DL
来源中药
MOL000359
sitosterol
36.9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607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