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丹参的资源分布研究

2022-03-05 13:4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论文对陕西地区丹参药用资源开展调查研究,为当地开发和利用丹参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古今文献、网络和植物数据库及当地植物标本查阅,同时进行实地调查,对陕西地区丹参资源种类、生态分布、资源状况、蕴藏量等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基本上调查到丹参在陕西的野生资源主要有两种,分别为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其中白花丹参分布在安康一带,紫花丹参分布在商洛一带。而陕西地区丹参分布范围较广,但作为中药资源其开发利用较少,同时各种之间存在着生态学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开发利用,以便筛选出高品质种质资源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目 录
1.文献综述 1
1.1本草考证 1
1.2 资源分布 1
1.3化学成分研究 2
1.3.1脂溶性成分 2
1.3.2水溶性成分 3
1.3.3黄酮类成分、二萜醌类成分 3
1.3.4甾醇类成分 3
1.3.5其他成分 3
1.4药理作用的研究 3
1.4.1改善微循环作用 3
1.4.2改善血液流变学 4
1.4.3保护心肌的作用 4
1.4.4抗血栓作用 4
1.4.5抗氧化作用 5
1.4.6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5
1.4.7抗肝纤维化 5
1.4.8改善记忆作用 6
1.4.9改善肾功能 6
1.4.10对中枢系统作用 6
1.4.11改善肝脏功能 6
1.4.12抗菌消炎 7
1.4.13其他药理作用 7
1.5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7
2 实验研究 9
2.1研究内容 9
2.2研究方法 9
2.2.1查阅古代文献 9
2.2.2查阅标本馆标本 9
2.2.3查阅数据库文献 9
2.2.4.查阅网站查询 9
2.2.5.问卷调查 9
2.2.6现地调查 10
2.2.6.1调查路线 10
2.2.6.2调查方案 10
2.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调查结果 12
2.3.1丹参资源种类及分布 12
2.3.2丹参资源调查及蕴藏量 15
结果与讨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文献综述
1.1本草考证
丹参作为古老的药用植物,始载于我国最早的经典中药学著作《本经》之中。此著作对丹参有详细阐述。丹参因其干燥根及根茎呈红色且形状似参而得名“丹参”,又被称为 “山苏子根”、“木羊乳”、“紫丹参”等,在我国丹参分布范围比较广,资源蕴藏量在我国比较大且适应性强。丹参广泛被分布于我国的山东、山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陕西等省等地。古往今来,丹参作为食疗和药疗的草本植物,不单单这样,目前丹参也被应用到化工、美容等其他领域方面, 其本身具有美容、药用、食疗于一身的经济类价值的植物。传统的医学认为丹参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其功效为活血祛瘀、既可凉血又可散痈。用于胸痛气短,症瘕积聚,月经不调,疮疡肿痛。而通过近一些年研究发现丹参另外疗效:丹参可用于抗心律失常、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心肌等作用。
丹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药用历史,丹参以显著的药理作用被许多医学人士挖掘,其中以丹参为原料中成药已经有好几百种。在前人基础上,后世的医学者对丹参多有阐述。古时诸多医学世家曾著的《日华子本草》,对丹参的功效阐述在许多方面,不但用于“通心包络,治惊悸不寐,血瘀症,月经不调疾病,同时对孕妇有安胎和堕胎功效,主养阴血等功效。《本草易读》另有记载丹参“寒疝腹痛(急性腹痛)欲死 ,症痕,血虚血癖之侯。又治风热眼,皮肤红肿,脓血不止,养心神,疏通血流。可补血,长于活血”。此后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对丹参的应用又有了许多新的发现。通过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发现丹参被制成其他剂型,其成分可充分利用,且便于运输携带,如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益心胶囊、丹参保心茶、复方丹参片、丹参注射液。
1.2 资源分布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和根茎[1]。主要分布在亚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副热带,海拔一般在1200m左右,在我国丹参分布范围广,丹参资源蕴藏量在我国比较大且适应性强。紫花丹参广泛分布于山东、福建、湖北、陕西 [2]等省区。通过对野生丹参考察发现,它对光照和水分要求比较高,绝大多数喜欢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地区环境下生长,若此地区土地肥沃且疏松、酸碱度(中性>稍酸性>稍碱性),年平均气温17.1℃左右,一般多半是丹参生长分布区,而对于水涝久旱地区一般很少能够发现它踪影,故山坡草地、林下、溪旁等处常见此药材。
1.3化学成分研究
丹参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功效及药用价值,关于丹参的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相关数据及资料显示,呈现直线式趋势。目前经化学成分分析证实,丹参主要有效成分含有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和水溶性酚酸类[3]成分已被确定,还有黄酮类、甾醇类等[4]。
此外研究发现从丹参中曾分得乌苏酸、β谷甾醇D葡萄糖苷等成分[5]。
1.3.1脂溶性成分
丹参的成分为二萜醌类,因其特殊结构存在,所以大多数颜色为橙黄色和橙红色。其主要包括以下物质:丹参酚,丹参酮Ⅰ、ⅡA、ⅡB、Ⅴ、Ⅵ,奈醌并二氢呋喃,异丹参酮,8O乙酰基山栀甙甲酯,丹参酸甲,Przewaquinone A、(2isopropyl8methylphenanthrene3,4dione), ( Tanshindiol A、B、C),1氢丹参酮,3αhytroxytaninshoneⅡ,丹参醌ⅠA、Ⅱ B、Ⅲ C等,丹参醛酮,7βhydroxy813abietadiene11,12dione,1,2,3,5—6五氢丹参酮,丹酚Ⅰ,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 4,8二甲基8,9二氢菲并[3,2b]呋喃7,11等,,(4R)3,5,6三氢丹参酮,(2R反式)4,5二氢4,丹参螺缩酮内酯Ⅱ,上述的结构均属醌、酮类型,上述的化学结构属于醌、酮成分,以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含量最多而且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成分,与此同时为了得到最有效成分可以进行不断地考察研究。另外发现属于其它类型成分结构的还有降鼠尾草氧化物类,鼠尾草酚类, 柳杉酚类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6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