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酒制地黄中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2022-03-05 14:0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文研究了正交超声辅助提取葡萄酒中地黄多糖的工艺条件,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通过单一因素实验研究了固液比、提取温度、超声机功率以及超声波时间对地黄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验还根据正交分析方法,以四因素三水平设计并分析正交试验,当为料液比配置为1:40 ,稳定提取温度在50℃,超声机功率控制在140 W,设置提取时间15 min时地黄多糖提取最佳,最终实验结果中地黄多糖提取率达5.27%,得率较理想。本实验发现在该条件基础上进行提取时,速率快,效率高,方法稳定可靠,可为改良优化酒制地黄多糖提取工艺提供相应理论参考。
目 录
1 概述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酒制地黄药用资源研究 1
1.3 化学成分研究 2
1.3.1 地黄多糖 2
1.3.2 梓醇 2
1.3.3 毛蕊花糖苷 2
1.4 酒制地黄药理作用研究 2
1.4.1抗肿瘤作用和增强免疫力作用 2
1.4.2增强造血的作用 3
1.4.3抗氧化的作用 3
1.4.4抗突变作用 3
1.4.5中枢抑制作用 3
1.4.6 抗焦虑的作用 3
1.5 提取方法研究 4
2 实验部分 5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
2.2 实验方法 5
2.2.1 原料的预处理 5
2.2.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5
2.2.3单因素试验 12
2.2.4正交法优化试验 15
2.2.5最佳工艺的验证 17
结 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地黄,首载于秦汉时期著作《神农本草经》,是玄参科地黄属植物,临床以鲜、干块根入药。其性味甘苦寒,可入心、肝、肾经。地黄具有广泛而丰富的应用范围,一可凉血解毒、滋阴增液,二可滋阴养血、益精补髓[1]。熟地黄是生地黄的加工炮制产品,性味甘温,属肝肾经,它被称为“强水之王,补血之王”[2],因其对阴亏津少,内热消渴等多种虚实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病证疗效优异,故历代医家学者对其多有阐述发挥。地黄主要产于河南,辽宁等各省市和地区[3],在国外同样有广泛种植。作为经典而常用的药材,其开发利用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黄多糖是地黄的有效成分之一,因其可以免疫抑制活性,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高血压,保护心肌细胞,降血脂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其临床药理研究也逐渐增多。据考证,在地黄被加热很长一段时间后,一些多糖和低聚糖可以被水解并转化成单糖,因此单糖在熟地黄中的含量较生地黄高2倍以上,而单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药理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生地黄中的一些低聚糖和多糖可经物理加温、蒸制后水解成还原糖,其还原糖的含量与蒸煮时间成正相关,熟地经蒸煮后还原糖含量约增加三倍[4]。本文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优化单一因素的实验以及正交设计,以地黄多糖为指标性成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酒制地黄提取地黄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制地黄在社会各方面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1.2 酒制地黄药用资源研究
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高度约为10~40cm。整株植物被白色绒毛和腺毛覆盖。叶基生,莲座状,向上逐渐变窄,茎交替;叶片倒卵状披针形到椭圆形。它长3~10cm,宽1.5~6cm。基部逐渐变窄,叶柄伸展。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叶子有皱纹。安排在茎顶部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雄蕊4,2鼻,插入花冠筒的基部;雌蕊1,室上部,2室。胶囊卵球形,种子繁多。开花期为4月至5月,结果期为5月至7月[5]。
当地面部分在秋季枯萎时,将收获熟地。收获后,去除茎,根和土壤,干燥或堆积“出汗”直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然后干燥。加工方法是慢慢烘烤新鲜的黄色至约80%干燥,加入黄酒拌匀,放入蒸汽容器中,密封,蒸至酒耗尽,药物呈现黑色和黑色光泽,味道变甜,取出,晒到皮肤粘液稍干,切成厚片,然后晒干。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产地分布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各个地区。在国外如日本、韩国的部分地区,也分布有地黄的出产[6]。据第九版中国药典中规定,药用地黄的种类包括地黄,野地黄以及苋桥地黄,现以地黄多做于临床[7]。
1.3 化学成分研究
近年来,许多药理研究者已从酒制地黄中确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如熟地黄多糖、毛蕊花糖苷及梓醇等。
1.3.1 地黄多糖
现阶段已实验发现地黄多糖活性成份有:地黄多糖a(MW:5800);地黄多糖b(MW:16000)此外还存在有2种酸性多糖,由LL(+)树胶醛糖、D半乳糖、L鼠李糖和糖醛酸组成[8]。
1.3.2 梓醇
梓醇为地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类结构不稳定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梓醇具有排便、降血糖、保护肝脏、控制腹泻、抗衰老、抗癌症等药理作用。含量约为2%~10%[9]。
据报道,未经加工的地黄中梓醇含量丰富,但经中药炮制加工后含量大幅下降,同时反应生成丰富的新化合物glutinoside [10]。在地黄的中药加工过程中其内涵的梓醇几乎完全降解,并产生其他化合物。由此可见,梓醇不稳定易分解,因而在实验中不可将其纳入地黄的指标成分进行实验。梓醇能否成为熟地的指示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药理研究[11]。
1.3.3 毛蕊花糖苷
毛蕊花糖苷为苯丙醇苷类物质。其含量高低可影响地黄的生物活性,对地黄的抗炎、消肿、抗衰老、抗癌等药理作用有重要作用[1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6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