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中药处方分析

2022-03-05 14:0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本课题前期,通过对阿兹海默症患者用药和相关处方及有关文献的调查研究,制定《阿兹海默症患者中医临床处方采集表》,结合回顾性调查与现场调查2种方式,设立阿兹海默症患者的中医处方数据库,再运用统计学进行合理的分析,以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中医中药用药规律,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上的用药水平。通过对知网的检索,查阅了1998-2018年间的相关文献,把符合本病的文献记录下来,并把涉及到的相关处方规范化处理,建立阿兹海默症中医证型和处方用药数据库,再对其进行数据统计并且分析。临床观察病例,收集榆林市第二医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四诊资料,筛选出老年期痴呆的典型症状、体征以及所用处方,并总结老年期痴呆的用药规律。通过检索,和要求符合的文献共有13篇,456位患者,503个处方,13类证型,证型出现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髓海不足、脾肾两虚、肾精亏虚、肝肾阴虚、血瘀气滞、痰浊瘀阻、心肝火盛、、气血两虚、肝阳上亢、热毒内盛、瘀血阻络、心脾两虚、腑滞浊留。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髓海不足(15.3%)、脾肾两虚(12.3%)、肾精亏虚(11.6%),三者占了总数的39.2%,其余10种占60.8%。处方中所用中药频次最多的分别是补虚药、开窍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被确诊为老年期痴呆患者中药处方500张,平均年龄为61.72岁,年龄分布六十到六十九岁302人,占了整体的60.4%,七十到七十九岁的118人,占了整体的23.6%,八十到八十五岁的80人,占了整体的16%。男性患者的患病率为33.8%,女性患者的患病率66.2%。其中证型排名前三的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肝阳上亢证。处方中常用药排名前十的依次为丹参,当归,人参,黄芪,远志,何首乌,三七,石菖蒲,熟地黄,枸杞子。常用药物剂型为丸剂、水煎液、酒剂、胶囊剂,常用的炮制方法依次为洗>泡>渍>漂>炙>煨>煅>炒>炮>水飞。治愈率最高的五个证型为血瘀气滞、肾精亏虚、心脾两虚、热毒内盛、痰浊瘀阻。由此可见,临床上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应当采取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法,对接近六十岁的人群以及女性群体加以预防,普及有关阿兹海默症的常识,对于患者的诊治在早期进行归类,如髓海不足为一类,脾肾两虚为一类等,再对不同症型所用的常用药物统计分类,从而可以为阿兹海默症患者提供用药依据。并且要鼓励人们早期诊治,多以丸剂的形式治疗其根本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从而增强治愈率,对于健忘严重的患者,应严格对其家属嘱咐好用药剂量,剂型以及煎煮方法,必要时亲自回访,以避免因为遗忘用药方法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
1.1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1
1.2分类 1
1.3历代医家的认识 2
1.4治疗 3
1.4.1单味中药 3
1.4.2常用复方 4
2 处方调查 6
2.1材料与方法 6
2.1.1检索策略 6
2.1.2纳入标准 6
2.1.3 排除标准 6
2.1.4 文献评价 6
2.2结果 6
2.2.1证型种类及病例数 6
2.2.2 药物出现频次统计分析 7
3 临床观察 9
3.1研究对象 9
3.1.1 病例来源 9
3.1.2 病例纳入标准 9
3.1.3 病例排除标准 9
3.2研究方法 9
3.2.1 主要内容 9
3.2.2信息采集方法 10
3.2.3 数据录入与处理 10
3.3 研究结果 10
3.3.1发病的年龄与性别情况 10
3.3.2处方中主要药材调查情况 11
3.3.3处方中常用药品剂型、炮制方法的调查情况 11
3.3.4本病治愈率的调查情况 12
3.4存在问题 13
结 论 15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9
1 文献综述
1.1概念及流行病学调查
处方是由拥有职业资格证的医师或者助理医师开具的一种文字性的证明,经过拥有医药学专业证书的人员调配,再经过医师的核对,才可以作为病人使用药物的有力凭证,处方可以分类两类,西药处方以及中医中药处方,区别是,在中医所开的处方里面,除了病人的个人信息外,还有对用药的炮制要求,各个药品的剂量以及如何服用等做了明确规范,是中医临床上患者用药的医疗文书,对患者以及医疗单位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1]。
阿兹海默症系指大于60岁以上老人出现时间较长的智力低下,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显著减退,活动能力大不如前,对方向的判断力及感情上出现障碍,记忆力显著减退,语言混乱,失去计算能力等一系列影响个人健康的症状[2]。该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病变,在临床上,记忆力减退,失去认知,失去语言能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这一系列损害性的症状让患者本身承受巨大的痛苦,同时家庭也面临沉重的压力,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这些患者也成为了我们国家的一份责任与负担[3]。
我国是老年期痴呆高发地区,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的概率越大。六十岁的老年人患病可能性仅为3.5%。五岁为一个分界线,六十至六十四岁的患病率为1.4%,六十五至六十九岁的患病率为1.89%,七十至七十四岁的患病率为3.12%,七十五至七十九岁的患病率为5.95%,八十至八十四岁的患病率为9.82%,八十五至八十九岁的患病率为16.62%,九十至九十四岁的患病率为37.9%[4]。有学者预计我国在2020年的时候老年痴呆患者可能会上涨到1020万,直到2040年的时候,可能会有2250万的患者[5]。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位,估计到了2050年的时候,六十五岁以上的阿兹海默症患者率约为35%,而八十五岁以上的患者率为22%,阿兹海默症不止影响中国社会,也是世界各国的一大负担[67]。
1.2分类
阿兹海默症在国际上一共分为三类。
1.老年性痴呆:主要是指阿兹海默症,有家族遗传和散发性两种,家族遗传性老年痴呆:四十到六十岁发病的为早老性痴呆,六十五岁以上发病的为晚发性痴呆[8]。
2.血管性痴呆:指因为脑血管内的各个因素,例如出血,缺血,缺氧的原因,使脑内组织受到了损害,从而引起的一种痴呆[9]。
3.混合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并存的一种病变。
1.3历代医家的认识
在秦朝,这个病被人们称为“白痴”,各个时期的医家都对这一病证做了记载。较为详细的记载是在《景岳全书》中,而对于“健忘”的认识,最早是在《内经》中[10]。
《灵枢天年》记载,人在60岁的时候,心脏的精气开始虚衰,不能藏神,因此心情经常悲伤忧愁,又因为气血虚弱,运行迟缓,所以形体倦怠懒惰,表现为喜欢睡卧人活到了八十岁的时候,肺脏就会开始衰弱,不能够藏住魂,所以常常言语混乱,与现代老年痴呆相似[11]。
《灵枢海论》记载,髓海不足会让人感觉到头晕目眩甚至产生耳鸣,双腿会感觉很疲乏没有力气,眼睛变得昏花看不清东西,身体昏昏沉沉的,非常劳累很想睡觉。
《素问至真要大论》记载,太阳的寒气到来,会往上走,水变成了雨或者冰雹,禽类会因为这个原因死亡。人的病是因为心胃产生了寒气,胸膈不够宽,心胸就会觉得胀痛,头痛,很容易伤心,常常想要往前扑倒,饭量也逐渐减少,腰部臀部开始疼痛,不方便屈伸,地虽然裂开,可是冰很厚且坚固,阳光也并不温暖,小腹部疼痛牵扯到了睾丸疼痛,他们都连接着腰脊,上冲的气就会到达心脏,导致唾出清水样的液体或者呃逆打嗝,更严重的是邪气进去心脏,就会健忘或抑郁。作者认为本病多是心胃生寒,心阳虚损而致[12]。
清代的医学家何梦瑶认为,人的记忆在大脑中,但是大脑是髓之海,属于肾经,所以如果肾虚,藏不住了,脑髓就会逐渐变空,可以形成痴呆或者健忘。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中冯兆张认为,小孩的先天性痴呆虽然是先天脑髓不足,肾不生髓,但是也可以是由父母遗传的。
《医林改错卷上脑髓说》中认为,脑髓失养是由于肝肾不足导致的,所以记忆力下降,且病位在脑[13]。
近代医学家张锡纯提出,神明是心和脑共主的,痴呆病位在心脑,心神和脑神,如果受到损害,都可以致病[1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x/69411.html